盛夏時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游客如織。
7月16日,來自廣東的游客景曉慧和家人剛結束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參觀,就被景區出口熱鬧的農副產品展銷活動吸引。
在一排大秦風格的移動展銷亭內,古香古色的貨架上陳列著應季水果、非遺產品、鮮果加工品等60余種特色農產品,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購買。
“產品包裝上不僅有秦腔臉譜、唐風紋樣等元素,還有‘兵馬俑手持石榴’圖案,非常好看。”景曉慧拿起一瓶石榴汁仔細端詳。在她看來,臨潼區讓文化給農產品賦值,將產品定位于消費性文旅伴手禮,讓本地農副產品成為了“可帶走的臨潼名片”。
臨潼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兵馬俑和華清宮兩個世界級文旅IP。不止于此,臨潼區同時還是農業大區,糧食、蔬菜、奶畜為當地主導農業產業,石榴、番茄制種、淡水龍蝦養殖為特色農業產業。
為破解產銷信息不對稱難題,助力農特產品拓寬市場銷路,日前,臨潼區農業農村局、臨潼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臨潼區秦文化旅游區管委會等部門攜手西安君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在兵馬俑商業街區開展集臨潼特色農副產品展示、推廣、銷售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展銷試點工作。
展銷現場負責人孟萌萌介紹,近期,乳制品每日銷量近100箱、非遺手工藝品約300件、石榴深加工產品超500瓶,西瓜、水蜜桃等本地生鮮水果更是日銷1000斤以上。這不僅提升了臨潼特色農副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為其拓寬銷路搭建了新平臺。
“今年春節,我們首次嘗試在兵馬俑周邊開展‘免費品石榴汁,享臨潼好味道’活動,向海內外游客贈送1萬多瓶臨潼石榴汁,就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臨潼石榴的品質與背后的文化內涵。”作為臨潼區石榴全產業鏈“鏈主”企業,西安丹若爾石榴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力表示,此次多部門聯合在主要景區外圍開展的展銷試點工作,不僅為公司的石榴飲品開辟了銷售新渠道,更直接提升了石榴產業的附加值,促進了果農增收。
展銷區除銷售特色農副產品外,還設置了游客休息區、直播助農區、宣傳推廣區。
游客休息區采用“文化沉浸+體驗消費”模式,設有“動態免費品嘗”“面食DIY”“農產品推薦官互動”等環節,將臨潼千年農耕文化轉化為可品嘗、可觸摸、可帶走的旅游體驗,既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更讓農副產品從“商品”升華為“值得分享的文化記憶”。
直播助農區依托直播電商技術搭建“云端展銷”平臺,邀請網紅達人、農戶主播開展產品溯源直播。
宣傳推廣區通過多媒體設備循環播放宣傳片,設置文化展板,結合人工講解、趣味問答互動等形式,系統展示臨潼農耕文明歷史、農產品生長溯源情況及產業發展成果,使展銷點成為地域文化傳播的窗口。
“我們瞄準‘文旅流量變現’目標,依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年超千萬的客流量,通過街區運營吸引國內外游客關注,提升臨潼特色農副產品的知名度,助力相關產業發展。”西安君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堅介紹,展銷區聚焦農副產品展示交易核心職能,通過標準化展位陳列、產銷對接會等形式,在展示銷售臨潼石榴、火晶柿子等地理標志產品及非遺手工藝品的同時,打通“農戶—企業—消費者”鏈條,構建農產品高效流通通道,進而實現價值提升,夯實助農增收基礎。
據悉,臨潼區將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推動農副產品進景區,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助推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除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區試點外,當地有關部門還將按照“文化屬性匹配度”,擴大農副產品展示銷售試點范圍,梯度進駐區內其他景區景點,逐步形成“一景區一爆品、一季節一主題”的展銷生態,讓景區銷售點成為宣傳臨潼農耕文化的“活窗口”。(記 者:王三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