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算法還沒有操控手機之前,有個神奇的社區,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 80% 的中國網民涌入其中,3 億月活用戶同時在線狂歡,注冊用戶超過 10 億,把同期的微博都踩在腳下。
它就是——百度貼吧。
這里曾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真正的互聯網 “造浪中心”,誕生了 90% 以上的網絡熱梗。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因為一個明星、一款游戲、甚至一句話,聚集在此,瘋狂刷屏。
而當今天,再次點開這個昔日的 “流量巨無霸”,只能看到零星的幾個帖子,活人比廣告還少。曾經的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仿佛只是一場盛大而虛幻的夢。
這個曾站在中文互聯網巔峰,承載著無數人青春與情感的 “數字烏托邦”,為何會淪落至此?
草根全民狂歡社區
這一切,還得從百度貼吧的誕生說起。
2003 年,百度的產品經理俞軍萌生出一個想法,在搜索引擎基礎上建立一個在線交流平臺,百度貼吧就是這么來的。
那時候人們上網大多數還是為了搜索。而貼吧的出現,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它開創性地將搜索關鍵詞與論壇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 “萬物皆可吧” 的神奇世界。
這里不講背景、不拼名氣,只要你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這種獨特的模式,為貼吧的崛起埋下了種子。
2005 年夏天,《超級女聲》爆火,引發全民狂歡,一毛錢一條的短信,總收入超過 1300 萬元。
粉絲不僅線下拉橫幅、發傳單,還把戰場搬到了網上。于是,沒有任何門檻的貼吧,成了最好的陣地。
“超級女聲吧”橫空出世,各家粉絲紛紛為偶像發帖、蓋樓宣傳,平均每秒鐘就有 4 條帖子誕生,服務器一度被搞崩。
李宇春吧單日發帖量,甚至超過了天涯論壇全站。
有人帶頭之后,內娛粉、韓流粉、歐美粉等各類追星族一哄而上,都開始在貼吧內安營扎寨。
現在大家熟悉的粉絲文化,好多都是從貼吧發展起來的。
“王祖賢貼吧”至今還是她唯一的社媒公開賬號。雖然已經退圈多年,但每到逢年過節,王祖賢都會到貼吧里冒個泡,與粉絲互動。
當然,除了追星,貼吧在其他興趣愛好領域也大放異彩。
2009 年,《魔獸世界》火遍大江南北,“WOW 吧”順勢成為百度第一大貼吧。但它最大的貢獻,并不是關于游戲方面的,而是一句影響了整個中文互聯網的話。
那年 7 月,一個網友在魔獸世界吧發了個帖子,標題是“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帖子 6 個小時內獲得了 39 萬的點擊量,超過 1.7 萬網友參與回帖,堪稱“互聯網奇跡”。
全國人都在猜測賈君鵬是誰,大家還玩起了角色扮演。
一時間,他的家人全都冒出來了,樓越蓋越高,無數水軍涌入。這句話成為當年最火的網絡流行語,還被馮鞏帶到了春晚舞臺上。
賈君鵬只恨生錯了時代,要是放在今天,恐怕早就直播帶貨,賺翻了。
就這樣,貼吧慢慢變成了 “熱梗制造機”,一度包攬了互聯網大多數流行文化。
像 “良辰必有重謝”、“白富美”、“打醬油”、“然并卵” ……這些聽起來有些年代的流行詞匯,最初都是從貼吧擴散出去的,有的甚至流傳至今。
如果貼吧僅僅只有娛樂屬性,恐怕也不能迅速做大做強。
早期,這里聚集了各行各業的大神,《盜墓筆記》最開始就是在貼吧里連載的。
還有劉慈欣,以前經常混跡于百度貼吧,自導自演到處推廣自己的科幻小說。
那時候,人們堅信,再難解的題,都可以在貼吧找到答案。
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間的吃喝拉撒睡,有什么問題盡管問。
汶川地震那會兒,當地人在貼吧成功發出求救信息,還有好多吧友幫忙轉載救援消息。所以,貼吧可不是只會水樓,它關鍵時候也能救命。
和那些審核嚴格、以名人或者博主為中心的平臺不一樣,貼吧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用戶之間不分高低貴賤,誰都能發言,沒有過多限制。并不是誰粉絲多就說了算,高度自由和開放。
不管你是吧主,還是普通發帖的,都沒有特權,只靠活躍度顯示等級。這種設計,讓貼吧真正屬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就像是一個無差別的“精神樂園”。
早在 2009 年6月,貼吧就占到了百度全站流量的 11%,僅次于搜索和 MP3。到了 2011 年,用戶人數突破 5 億,要知道,那時候中國網民總數才 6 億,貼吧用戶占比超過總數的 80%。
哪怕到了 2015 年,各類社區開始嶄露頭角,貼吧的月活用戶還是超過了 3 億,是微博的 1.8 倍,穩坐中文社區第一把交椅。
自由狂歡下的混亂
然而,成也自由,敗也自由。
貼吧近乎無門檻的發言規則,和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在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埋下了混亂的種子。
這里就像一個匯聚了各種門派的江湖,一言不合就可能 “打起來”,而這種 “打架” 方式叫 “爆吧”。
其中最轟動當屬 “6.21 圣戰”,當時,“文化發源地”李毅吧與李宇春吧的粉絲,互相看不順眼,引發大規模 “爆吧”。
屌絲
李宇春吧當晚被刷屏 1900 多頁,爆帖近 10 萬條,多次陷入癱瘓。
事發之后,貼吧官方三個小時沒動靜,后續的處理方式,不但沒有解決矛盾,還進一步激化了雙方沖突。
以至于后來,很多人把 “爆吧” 當成了宣泄不滿的手段,還出現了一些“神操作”,比如,討厭吳京的人爆了普京吧。
商業至上引發用戶逃離
而貼吧更大的危機才剛剛開始,2010 年后,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襲。微博、微信等平臺開始分流用戶注意力,百度為了維持搜索入口優勢,對貼吧進行了激進的商業化改造。
打開一個貼吧,滿眼都是廣告。頂部廣告、帖子流推廣、簽名檔植入,單頁廣告就多達四五個,想看的內容都被擠到角落里了,用戶體驗直線下降。
更過分的還是 2016 年的 “賣吧” 事件。那年,“血友病吧” 被賣給醫療機構,輿論瞬間炸鍋。百度把貼吧管理權當成商品交易,摧毀了用戶對自治社區的信任,優質吧主集體出走。
大家原本把貼吧當成一個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間,結果發現它成了資本賺錢的工具,吧主們怒了,用戶也寒了心。
此后,貼吧內容質量斷崖式下跌,充斥著大量廣告和水貼。
同時,平臺在社區治理方面也相當失敗。低質內容泛濫,詐騙、賭博、色情,黑產都冒出來了,還有很多上不了臺面的獵奇內容,甚至出現過“賊吧”,全國各地的小偷在這里公開交流技術。
好好的一個興趣社區,逐漸變得烏煙瘴氣,簡直成了互聯網“法外之地”。
說到底,還是過去百度長期把貼吧當成流量工具,沒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來發展。
當小紅書、B 站等平臺通過視頻化、垂直化內容崛起時,貼吧卻固守文字社區形態,錯失了移動化轉型良機。
后來的事大家知道了,知乎搶走了知識型用戶,微博超話吸引了追星族,抖快占據了用戶的碎片時間,貼吧的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
等到 2021 年,月活用戶僅僅剩下 3700 多萬,5 年流失了近九成用戶。
昔日巨頭的困獸之斗
當然,百度也沒有完全放任貼吧自生自滅,在今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減少廣告、引入 AI 功能,推出了 “吧單” 興趣合集,還新增了“打分”、“抽獎”等互動玩法。
但現實很殘酷,用戶回歸意愿并不高。如今的貼吧日活僅剩八九百萬,與巔峰時期相比縮水 97%。
其實,百度貼吧的興衰史,不僅是一個產品的沉浮,更是中文互聯網發展的縮影。它見證了互聯網早期的開放與活力,也經歷了資本逐利下的迷失。
雖然輝煌不再,但它承載的青春記憶卻永遠不會消逝。那些年蓋過的樓、吵過的架、刷屏到天亮的帖子……早已成為很多人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如果你以為貼吧已經徹底涼透了,那就錯了。
至今仍有一群老哥,在吧里玩得熱火朝天,他們最擅長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把荒誕玩成了一種新潮流,引來超過 300 萬人關注,被稱為人類抵御 AI 的最后一道防線。
弱智
從曾經的“流量黑洞”,到如今的小眾堅守。貼吧用另一種方式證明,只要有人愿意玩,互聯網的角落就永遠有故事在發生。
或許,當你下次偶然翻到舊帖,還能從中感受到那段肆意沖浪的青春歲月,以及這個神奇社區永不熄滅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視覺志:貼吧,涼了?
真故研究室:貼吧,中國老哥們的最后自留地
互聯網灼見:涼不了的貼吧,為百度爭臉
鳳凰WEEKLY:2025年,為什么我們還需要貼吧?
毒眸:貼吧編年史:中文互聯網的無主之地
Edward說:百度貼吧消亡,第一社區何以至此
編輯:茶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