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一次偶然體檢,讓安師傅的生活軌跡發生了改變。當時,他陪同愛人到醫院檢查,在醫生的建議下,自己也做了胃腸鏡檢查。本以為只是一次常規體檢,沒想到結果卻讓他心頭一緊——胃鏡報告顯示“距門齒33cm處可見片狀粘膜發白,大小約0.2*0.2cm”,醫生初步懷疑是癌癥。
面對這一結果,安師傅沒有慌亂,而是迅速采取了行動。同年3月,他接受了手術,切除了部分食管和結腸。術后病理確診為“淺表浸潤性食管鱗狀細胞癌”,但醫生告訴他:“這是早期,手術很成功,定期復查就行。”盡管醫生語氣輕松,但“癌癥”二字依然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劍,讓安師傅無法安心。他深知,癌癥的復發和轉移風險不容忽視,于是決定尋求更多治療手段,鞏固手術效果。
中藥調理,為康復保駕護航
在一位同事的推薦下,安師傅了解到鄭州的袁希福院長擅長運用中醫藥輔助癌癥康復。2021年4月,他前往鄭州求診。初診時,安師傅面色萎黃,雖然食欲尚可,但總有一種“吃不飽”的感覺,身體也略顯虛弱。袁院長根據他的體質和病情,開具了調理脾胃、扶正固本的中藥方劑。
令人欣喜的是,服藥一段時間后,安師傅的狀態逐漸改善。到了2022年2月復診時,他的氣色已經恢復如常,食欲和體力也明顯增強。更讓他欣慰的是,四年多來,他堅持定期復查,病情始終穩定,未出現任何不適或復發跡象。
抗癌明星交流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2024年11月,安師傅受邀參加了“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暨2024龍年中國行”南陽站活動。在現場,他見到了許多和他一樣的抗癌病友,大家的狀態都非常好,甚至有人調侃:“我們這些‘抗癌戰士’,看起來比正常人還精神!”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安師傅深受鼓舞。
“看到這么多病友都能恢復得這么好,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安師傅感慨道。如今,時間來到2025年,他的身體依舊保持穩定,生活質量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早期發現+科學治療=更好的預后
安師傅的經歷告訴我們,癌癥并非不可戰勝,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并選擇適合自己的康復方式。手術為他贏得了關鍵的治療時機,而中醫藥的調理則幫助他鞏固了療效,提升了整體免疫力。兩者的結合,讓他在抗癌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除了規范治療,心態同樣重要。安師傅沒有因為“早期”而掉以輕心,而是積極尋求綜合治療;同時,他也通過參加病友交流會,汲取他人的經驗,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這種科學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或許正是他能夠長期穩定的重要原因。
如今,安師傅的生活已回歸正軌,但他依然堅持定期復查和中藥調理。他說:“健康是最大的財富,既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要堅持下去。”他的故事,也為更多抗癌路上的病友帶去了希望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