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與疾病的漫長征途中,癌癥始終是一個沉重而嚴峻的挑戰。其中,肺癌以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穩居全球癌癥譜的“頭號殺手”位置,給無數家庭帶來了陰霾。它如同一個潛伏在肺葉深處的“隱形刺客”,悄無聲息地侵蝕著健康的肌體,直到某個時刻,其破壞力才可能被察覺。面對這樣一位兇猛的對手,醫學界從未停止探索更有效、更精準的武器。而在放射治療領域,一種被譽為“光束刀”的先進技術——螺旋斷層放射治療(TOMO C),正以其獨特的優勢,為肺癌患者點亮了新的希望之光。
要理解TOMO C為何重要,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所針對的敵人——肺癌。肺癌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常與長期暴露于致癌物質有關,其中最著名也最普遍的元兇便是煙草煙霧。然而,空氣污染、職業暴露(如石棉、氡氣)、遺傳因素以及慢性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肺癌之所以被稱為“隱形刺客”,一方面是因為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或被誤認為是其他常見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咳痰、胸痛、氣短),導致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另一方面,肺癌細胞具有強大的侵襲性和轉移能力,容易通過淋巴系統或血液循環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使得治療變得異常棘手。肺癌的治療方案通常是個體化的,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理類型(如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分期(腫瘤大小、是否侵犯周圍組織、是否有淋巴結轉移、是否有遠處轉移)、患者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個人意愿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常見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對于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或存在遠處轉移的晚期肺癌患者,放射治療往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時甚至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傳統的放射治療,如二維或三維適形放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殺傷腫瘤細胞,但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它們如同“霰彈槍”般發射射線,在覆蓋腫瘤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會損傷腫瘤周圍大量健康的肺組織、食管、心臟甚至脊髓等重要器官,導致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心臟損傷等并發癥風險增加,限制了放療劑量的提升和療效的發揮。如何像“狙擊手”一樣,精準地瞄準腫瘤,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成為了放射治療領域持續追求的目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螺旋斷層放射治療(Tomotherapy,簡稱TOMO C)應運而生。它并非憑空而來,而是融合了螺旋CT掃描和直線加速器技術的精華,創造性地將“掃描”與“治療”兩大功能集成于同一臺設備之中。
TOMO C則更像一個靈活的“手術刀”。它的核心部件是一個可以360度旋轉的機架,機架上不僅安裝了能產生高能X射線的直線加速器,還集成了一臺CT掃描儀。這個CT掃描儀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每次治療前,治療床會將患者送入掃描區域,TOMO C先進行一次快速的CT掃描,就像給患者肺部拍一張“實時快照”,精確地定位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周圍重要器官的分布。這確保了每次治療開始時,機器“看到”的靶區與計劃設計時完全一致,大大提高了治療的準確性,減少了因患者呼吸、體位微小變動等帶來的誤差。緊接著,無需患者移動,治療過程即刻開始。直線加速器會發射出一條扇形的高能X射線束,但這束射線并非“一槍打過去”。它會被設備內部的一個特殊裝置——多葉準直器(MLC)——分割成上千條極其細小的“子束流”(或稱為“射線束葉”)。與此同時,機架在旋轉的同時,治療床也在勻速地向前移動,使得這束扇形射線如同螺旋一樣,層層環繞、穿透患者身體,逐漸覆蓋整個腫瘤區域。
TOMO C的出現,是放射治療領域一次意義深遠的革新,它將精準醫療的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TOMO C這把靈活的“手術刀”,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實力,為患者們開辟出一條更加光明、更加充滿希望的康復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