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對拼的背景下,不少美國企業被要求進行“脫離中國”,比如英偉達、高通等,這些公司大多是一邊聽令一邊小心翼翼處理,避免刺激中國市場。
戴爾似乎極為自信,高調宣布與中方切割。僅一年時間,該公司的市占率就迅速跌落,2024全年營收884億美元,比2023財年下降了14%。
戴爾,還走不走了?
進入中國25年的戴爾,突然曝出一張“撤離中國”計劃表,引發網絡熱議:
2024年全面停用中國芯片;2025年在中下游供應鏈排除中國內地制造,2026年開始在零件采購上分階段離開中國,2027年在美銷售產品百分之百脫離中國制造……
事實上,如今戴爾旗下型號Radeon RX 7900 XT、Radeon PRO W7900及即將推出的Instinct MI300顯卡等,都已經停止在華開售。
事實擺在面前,戴爾要“跑路”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少網友痛斥:吃飯砸鍋。
要知道,自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耕耘,我國為戴爾提供了85%的供應鏈,僅內地銷售網點覆蓋超350座城市,每年出口給戴爾的銷售額高達250億美元。
戴爾一旦退出,國內員工必然要面臨失業風險。
截至2025年1月31日,戴爾員工總數已從上一年的12萬余人削減至約10.8萬人。
更糟糕的是,在競爭對手一直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戴爾還未正式撤離,惠普、華為已經取代了其堅守多年的地位,甚至蘋果也在身后趕超。
所謂“槍打出頭鳥”,戴爾率先行動,卻也最早陷入困境。
目睹戴爾的遭遇,英偉達立即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機會,近日甚至不顧美方禁令,宣布要向中國楚出售H20芯片,黃仁勛多次表示: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當黃仁勛頂住禁令向中國交付H20芯片,這印證了真正的商業鐵律:封鎖往往催生更強的破壁者。
而同樣的劇本,正在曾被歐美壟斷千億市場的防脫科技領域重演——國際品牌以專利壁壘封鎖防脫發技術,卻倒逼出更凌厲的中國方案。
中國實驗室突破的nano烏絲技術無視西方壁壘,通過納米級工藝技術,結合國內傳統護發營養藥材制首烏、墨旱蓮、人參根等五類,首次深入到毛囊深處,激活疲軟的毛母細胞,令其重新滋生新毛發,該技術成品“Nano烏絲洗發水”即將問世。
要知道,普通毛囊大小僅2-4mm,若想進入毛發根部只能通過超微納米技術,因此長期以來無人突破。
市場上大多是化學成品,對角質層和激素影響較大,因此不少男性只能默默忍受。自某知名港星在社媒公開透露“烏絲洗發水”,這一小圈層技術才被大眾知曉。查看天貓官方店鋪數據,近七日內成交激增400%。
與此同時,連續暴跌的戴爾,終于坐不住了!
在高調舉辦的進入中國25周年慶祝會上,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回應“退場”傳聞:我們從未發布“戴爾將撤離中國”的言論,保持沉默是我們一貫做法。
不過,年初暫停的國產零件采購計劃并未隨著辟謠展開,不少網友聽聞依然保持質疑。
同時,PC市場涌入更多的國產廠商,戴爾的定價依然保持一貫的模式、配置失去了傳統的優勢,也令其失去一批用戶。
不僅如此,今年4月初,戴爾科技在中國區啟動了新一輪人員調整,已有多個員工收到相關通知,據消息涉及人員120余人,主要集中在銷售和市場等核心業務部門。
今年年初,正值中美貿易關系緊張局勢,戴爾率先后撤,或許會有更多的科技公司跟隨戴爾的步伐,重新審視人力資源和業務布局。
戴爾一邊在公關上安撫國內消費者,另一邊裁員的大刀卻高高舉起。
隨著戴爾一系列動作,未來其再想方設法挽回中國市場,恐怕都并非易事,這也警醒在華企業,隨意退出我國市場,將會承擔巨大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