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七月的華盛頓政壇,吹起了一陣反常的風。向來以對華強硬著稱的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竟開始頻頻釋放“友好競爭”的信號——這背后,一場牽動全球經貿格局的博弈正悄然鋪開。
就在7月15日賓夕法尼亞州的能源峰會上,面對科技巨頭高管,特朗普高聲宣告:“中國正競相追趕美國,但我們不會讓他們得逞……我們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他們競爭。”他得意地挑起眉梢,反復強調美國在AI領域“遙遙領先”。臺下掌聲中,黑石、谷歌等企業當場宣布了總值超過560億美元的本地投資計劃,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更直言這是“與中國AI競賽的關鍵布局”。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戲劇性的轉折出現在次日。7月16日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時,特朗普突然調轉話鋒:“我認為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边@番表態與其過去借芬太尼議題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反差。更耐人尋味的是,這距離美方宣布的8月初中美第三輪經貿會談僅剩半個月時間。
事實上,這種“友好”早有鋪墊?;厮?月初那通關鍵電話后,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齒輪開始轉動:6月6日美國恢復中國留學生簽證,7月2日取消芯片設計軟件(EDA)對華出口限制,次日又解除了航空發動機對華供應禁令。半個月內六項關鍵領域“綠燈”亮起,美商務部的解禁通知函如雪片般飛向企業辦公室。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資料圖)
這些行動并非偶然善意。7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明確透露:由他本人、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組成的豪華代表團,定于8月初赴華磋商。幾乎同時,中方商務部證實雙方團隊正加緊落實6月達成的“倫敦框架”,強調“對話合作才是正道”。某種默契在跨太平洋的試探中悄然形成。
特朗普的“友好轉身”實則暗藏精算。一方面,他需要為8月談判營造氛圍,畢竟日內瓦、倫敦兩次經貿對話積累的成果需要第三輪談判來鞏固;另一方面,面對國內政治壓力,他將中國在芬太尼治理上的客觀成效包裝成自己“關稅施壓的功勞”,這種貼金術既安撫選民又不損談判籌碼。至于AI領域的“友誼賽”宣言,不過是科技爭霸的柔軟外衣——當盧特尼克在能源峰會上主張“不惜開發更多化石燃料保障AI電力”時,環保代價早已被拋在腦后。
特朗普(資料圖)
眼下,英偉達CEO黃仁勛訪華透露芯片解禁,成為最新注腳。表面看,特朗普的“友好競爭”似乎打開新局面,但正如中方在芬太尼問題上重申的立場:“這不是中國制造的問題。”當美國政客的贊美與施壓如鐘擺般搖晃時,真正的考驗將在8月談判桌上見分曉——畢竟經貿關系的壓艙石,從來不是修辭的藝術,而是行動的分量。
中美關系的航船穿越三十年風雨,特朗普的“友好”新調雖帶來片刻緩和,但太平洋兩岸都清楚:真正的穩定,永遠建立在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的磐石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