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康定,山川秀美,草木蔥蘢,大自然慷慨獻出“菌中瑰寶”松茸,一年一度的松茸豐收盛宴啟幕。沙德、吉居、貢嘎山、普沙絨、甲根壩5個鄉鎮的村民循時節踏入密林,采挖“蘑菇之王”,開啟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滿懷希冀的勞作。
當第一縷晨光穿透康定市沙德鎮的山林間,生古村的鄧比尼瑪騎上摩托車,沿著蜿蜒山路向卓庫溝出發。林間,松針與腐葉織就厚厚的“地毯”,底下藏著無數沉睡的“珍寶”。憑著幾十年的采挖經驗,他早已練就了一雙“透視眼”,不多時便在落葉間發現一抹肉桂色——一朵飽滿的松茸正靜靜待在土里。他小心翼翼地將木棍探入松針下的土壤,輕輕一撬,連帶著根部的腐殖土將松茸完整托起。采完后,他小心攏回松動的泥土,又覆上一層落葉,林間便恢復了最初的靜謐,仿佛從未有人踏足過這片秘境。這是當地延續多年的規矩,為的是守護松茸賴以生存的菌根,讓山林年年有“珍”。
康定松茸,是大自然對沙德的偏愛。這里的松茸以菇體飽滿肥碩、肉質細膩柔嫩、口感鮮醇回甘聞名,既是餐桌上難得的珍饈,更因獨特的藥用價值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沙德能育出這般珍品,全仗天賜稟賦,沃土豐饒、林海廣袤,為松茸鋪就了絕佳的生態溫床,也讓這里成了康定松茸的核心產區。
“每天天不亮出門,摸黑才回家,一天要走十幾公里山路。”鄧比尼瑪擦了擦額頭的汗,眼里卻閃著光。被問起采過最大的松茸,他咧嘴笑了:“有一斤半重呢!一斤多點的也常見,五六兩的更為普遍。”
村民們彎腰拾起的不僅是自然的厚贈,更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同村的雷讓澤讓算起了“豐收賬”:“去年最多的那個月,我一個人一天就撿了四十多斤,村里其他人最少的也有五六斤。現在鮮松茸市場價是100到200元一斤,一年單靠采松茸就能掙五六萬元。”今年松茸季剛啟幕,他望著漫山密林,語氣里滿是期待:“才剛開始呢,說不定后面能有相當不錯的收入。”
對沙德人來說,采松茸不僅是生計,更是一種傳承。沙德鎮黨委副書記扎西澤仁介紹,從1986年起,松茸價格逐年攀升,如今已成為當地村民的“錢袋子”。每到松茸季,沙德片區的采茸人都會往沙德鎮趕,這里早已成了康定松茸最大的交易集散地。
在沙德鎮“趙氏松茸行”內,趙曉林正忙著分揀松茸。今年,已經是他做松茸生意的第27個年頭。“沙德松茸一年能產800噸左右,論產量在全國都能排得上號。”他捻起一朵拳頭大的松茸,“你看這品相,個頭大、肉質嫩、口感脆,產期短,就這幾個月最金貴。”更難得的是當地的地理優勢,雅康高速貫通、康定機場通航后,新鮮松茸在24小時內就可以到達成都市民的餐桌上。
松茸嬌貴,保鮮是關鍵。趙曉林給采松茸的老鄉們定了條規矩:采下的鮮松茸必須在4小時內送到市場。“我們這邊早早備好冷鏈設備,一收貨就按大小、品相分揀,立刻送進預冷庫,保證讓食客們品嘗到最地道的康定鮮松茸。”
來自云南的楊冰在沙德收茸23年,早已成了半個“沙德通”。“這里的松茸密度高、硬度好,咬一口又嫩又脆,味道是獨一份的。”她望著市場里往來的貨車,滿眼憧憬,“真希望更多人知道沙德松茸,讓這山珍走進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廚房。”
如今,現代物流正為這份“山珍速遞”插上翅膀。順豐、京東在沙德鎮設下專屬網點,冷鏈車隨時待命。順豐的姜聰說:“我們開了兩個松茸專線班次,確保當天采的松茸當晚就能發往全國。”京東網點負責人丁真補充道:“高峰期一天能發2.4噸松茸,都是帶著山間的露水走的。”
四川松間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康自勇,被沙德松茸的品質所吸引——他在抖音直播間賣松茸,今年特意把直播團隊帶到了沙德鎮。“去年在別處做,一個季度能賣幾百萬元。”他望著市場里成堆的鮮松茸,信心滿滿,“今年守著這么多的沙德松茸,銷售額沖個七八百萬元應該沒問題。”
據介紹,去年沙德地區松茸產業收入突破2000萬元。今年,沙德鎮整合7個村的合作社抱團發展,目標直指3000萬元。山間的松茸還在繼續冒頭,這一朵朵帶著露水的“雪山精靈”,不僅鼓了村民的錢袋子,更讓全國食客嘗到了大自然的饋贈。而隨著產業鏈的完善,這朵“雪山精靈”正從沙德出發,一步步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成為康定遞給世界的一張“鮮香名片”。
來源/ 康定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 毛莉泓
校對 / 盧雪英
責編/ 劉睿娟
審核/ 肖宵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