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當“疼”成為主角,序章緩緩開啟
7床的呼叫器驟然響起,一聲急促而痛苦的呼喊劃破了病房的寧靜。我推著治療車匆匆步入,只見一個身影蜷縮在白色被單下——是李曉(化名),一位18歲、剛踏入大學校門不久的女孩,因低鉀血癥而入院。她的眼睛紅腫,宛如一只受驚的小鹿。針頭剛觸及她纖細的手臂靜脈,灼熱的氯化鉀溶液尚未滴落幾滴,她便如遭電擊般猛地繃緊,淚水瞬間涌出:“護士!能不能慢點?太疼了!我受不了!”那聲音中帶著哭腔,滿是驚恐與無助。
作者王莎艷為患者拔針
我迅速檢查,確認輸液部位無紅腫,輸液速度正常。然而,看著她臉頰上滾落的淚珠,我深知,此刻占據(jù)她整個世界的,是那名為“氯化鉀”的尖銳疼痛。我輕聲告訴她,這是藥物刺激血管壁的正常反應(yīng),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度與表現(xiàn)各不相同。我坦言,自己也曾經(jīng)歷過輸注氯化鉀的灼燒感,但此刻,更讓我揪心的是她獨自承受的驚慌。
我沒有急于調(diào)慢輸液器的速度,而是蹲下身來,盡量與她平視,輕輕擦去她的眼淚。她的皮膚溫熱而細膩,此刻卻寫滿了委屈與恐懼。“我知道,曉曉,”我放輕聲音,“這氯化鉀滴進去,就像小火苗在血管里燒,是不是?這滋味兒,擱誰身上都難受。”我頓了頓,望向她盈滿淚水的眼睛,“你才剛離開家,一個人在這陌生的城市生病,心里頭是不是又委屈又害怕?”
她愣了一下,緊繃的身體似乎有了一絲松動,淚眼婆娑地看著我。這句話,像一把鑰匙,輕輕觸碰了她緊閉的心門。我這才起身,小心地調(diào)慢了滴速。“這藥啊,是給你身體‘加油’的,但它性子急,容易‘發(fā)脾氣’刺激血管,”我用她能理解的語言解釋,“就像咱們吃特別辣的東西,得小口小口適應(yīng)。咱們現(xiàn)在調(diào)慢了,讓它‘溫柔’點進去。你要是還覺得燒得厲害,別忍著,馬上叫我,咱們一起想辦法對付它。”
巡視病房時,我發(fā)現(xiàn)她生理上的疼痛似乎有所緩和,但小姑娘仍緊緊攥著被角,大眼睛在昏暗的燈光下警惕地睜著,仿佛疼痛隨時會從黑暗中撲出。我知道,身體上的疼或許減輕了,但心里的不安,才剛剛開始。
再遇:對話中,重拾生活的敘事
第二天早上給她扎針時,她明顯沒那么抗拒了。液體滴入,她小聲說:“姐…好像…沒那么火燒火燎的了?”我笑了:“你可以叫我阿姨,看吧,你的血管開始‘認識’它了,不那么‘打架’了。人和藥啊,有時候也得磨合磨合。”我繼續(xù)提供策略:“也可以試試聽聽喜歡的音樂!讓耳朵‘忙’起來,‘疼’可能就溜號了。”
她忽然問我:“阿姨,你怎么知道這么多法子啊?”這問題讓我心里一動,是個開啟對話的好機會。我拉過凳子坐下,卸下職業(yè)的“盔甲”。“我剛工作那會兒啊,也手忙腳亂的,”我坦誠地說,“也遇到過被這氯化鉀疼哭的病人,看著他們難受,我這心里也不舒服。那時候就知道,光會打針發(fā)藥不行啊,得想辦法幫他們‘對付’這難受勁兒。”
我看著她年輕的臉龐:“生病躺在這兒,很悶吧?跟我說說,大學里有什么新鮮事兒?或者…有什么煩心事兒?我侄女跟你差不多大,整天跟我‘吐槽’選課比登天還難呢!”她眼睛倏地亮了。話題像打開了閘門:食堂難吃的“黑暗料理”、室友夜里堪比“吹號”的呼嚕聲、讓人頭大的選課“戰(zhàn)役”……我們聊著,時間在輕松的對話中悄然流逝。
我留意到,她的目光不再死死鎖住那根象征痛苦的輸液管,眼神里漸漸有了神采。說到趣處,嘴角甚至漾開了笑意。下午,她小聲告訴我:“阿姨,剛才又有點‘燒燒的’感覺溜回來了。”我鼓勵她:“試試昨天的小竅門?深呼吸,把那些開心的事兒‘抓’回來想想?”她點點頭,閉上眼睛,認真地調(diào)整呼吸。片刻后睜開眼,帶著點小小的成就感:“嘿,好像…真把它‘趕跑’了一點!”
晚上離開時,我看到她原本緊握成拳的手,自然地攤開放在了被子上。信任的藤蔓,就在這看似平常的對話里,悄然滋長、纏繞。
告別:從“對抗”到“盟友”的敘事轉(zhuǎn)換
今天是她與“氯化鉀”這位“特殊訪客”的最后一次“會面”。藥液順暢地流入,她表情輕松,甚至帶著一絲如釋重負的笑意。“阿姨,今天真不怎么疼了!它好像‘老實’了!”我一邊整理輸液管,一邊打趣:“你看,不打不相識,現(xiàn)在跟這‘老朋友’處得還挺‘和睦’了?”
拔針后,我遞給出院小結(jié)和注意事項,像個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友”叮囑她:“記住啦,以后要是再覺得渾身沒勁兒,別自己硬扛,趕緊來醫(yī)院。咱們現(xiàn)在可是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了,知道怎么‘對付’它,對吧?”她摸著剛拔針的地方,忽然說:“阿姨,這幾天…感覺像打了一場游戲通關(guān)。那疼就是怪物,你就是幫我加血的隊友!”這話讓我心頭一暖。
她接著說,帶著一種溫暖的約定:“等我回學校,給您帶我們校門口最火的奶茶!都說甜滋滋的東西,能‘打敗’所有的‘疼’!”她的語氣里,恐懼的陰霾已然散盡,取而代之的是親昵和對未來的期待。針頭離開了她的皮膚,留下一個不起眼的小紅點。她輕輕揉著手臂,眼神里沒有了我第一天看到的緊張和恐懼,反而…有一絲淡淡的留戀?
我知道,手臂上那點物理的疼痛很快就會消散無蹤。但看著她亮晶晶的眼睛,我知道有些東西留了下來。
敘事護理教會我,重要的不僅是處理“疼”這個癥狀,更要聽到“疼”背后那個人獨特的聲音和處境。蹲下來那一刻,不是技術(shù)動作,而是姿態(tài)的調(diào)整——我需要進入她的故事,而不是讓她來適應(yīng)我的流程。這,就是敘事護理贈予我們——護理者和被護理者——最珍貴的禮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