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7月21日訊(記者 趙巍巍 通訊員 張書浩)清晨7點,煙臺棲霞市莊園街道霞光路段的“街長”吳光磊已開始巡查,路旁雨后散落的幾根枝條被他用手機拍下,發送至工作群。僅十分鐘后,保潔員便抵達現場完成清理。這種高效場景,如今在棲霞市14個鎮街同步上演。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今年,棲霞市以“精細管理、服務群眾”為原則,創新推行“街長制”管理模式,構建起“總街長-副總街長-街長-專業管理員”四級責任體系,將全市城鎮片區科學劃分為16個責任片區、91個路段,設置三級街長80人,實現“街街有人看、片片有人管”,將治理觸角精準延伸至城市“末梢”。
“街長”作為街道日常管理的具體責任人,每日攜帶任務卡巡查,對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等8大類、35小類違規行為進行排查整改,巡查發現問題“隨手拍”上傳平臺,實時派單給對應專業管理員,重點問題生成督辦單,街長督辦,管理員協調部門主辦,做到事事有回復、件件有著落。在街長調度下,專業管理員各司其職,城管專員嚴管“門前五包”整治占道與亂貼亂畫,市政專員緊盯路燈亮化與道路平整,園林專員守護綠化帶并及時補植,實現“街長吹哨,部門報到”。
“為何設立三級街長?實質上是將問題分為三個層面。街長可以及時解決巡查中發現的小問題,稍微難一點的,就需要副總街長出面協調解決,如果問題較為嚴重,街道層面難以解決的,就需要總街長牽頭組織聯合執法處理。”正如棲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所言:“‘街長制’如同匯聚城市管理力量的樞紐,改變了過去多頭管理、責任不清導致的推諉延誤。”截至目前,棲霞市累計已高效解決“空中飛線”等民生問題800余件,市民真切體驗到問題處置的“綠色通道”。
“這條街道沿途店鋪多,人流量大,以前垃圾亂扔、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自從‘街長’上路督導,不僅對環境衛生徹底清理,還劃定了停車區、美化了電箱,街道環境大變樣。”家住文化路翰林學府小區的王大姐對“街長制”贊不絕口。
據介紹,為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棲霞市將“街長制”列為“暖心”工程,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建立定期巡查、整改反饋、監督考核等運行機制,壓實各級街長責任,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協調難點問題。
從“各掃門前雪”到“共治一街區”,“街長制”正重塑棲霞治理基因。隨著“城市管理特色路”創建行動啟動,更多繪有“蘋果小超人”的美化電箱、便民的“口袋公園”將點綴棲霞街頭。精細管理的溫度,終將沉淀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