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難道就不配逛奢侈品店嗎?”有網友發(fā)出這樣的靈魂一問。
近些年,隨著大家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一些奢侈品店也爆火,受到了廣大年輕群體的青睞,不過普通顧客遭到柜姐“歧視顧客”、“區(qū)別對待”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就在7月18日晚上,合肥萬象城的某奢侈品店內就上演了一場“柜姐和顧客互毆”的沖突,視頻在網上傳播后,網友們議論紛紛。
據(jù)悉,當時36歲的顧客王某在店內用手機拍攝視頻,38歲的柜姐羅某上前勸阻,雙方從口角迅速升級為肢體沖突。
有現(xiàn)場目擊者回憶描述稱,當時柜姐一把搶過顧客手機猛摔在地,隨后沖向電閘“轟隆”一聲拉下半截卷簾門,將顧客堵在店內。更令人瞠目的是,羅某竟抄起一只樣品高跟鞋抽打王某面部,且“邊打邊笑”,情緒十分激動。
兩人最終扭打在地,柜姐制服撕裂、顧客頭發(fā)凌亂,直到圍觀群眾報警才被拉開。
至于兩人爆發(fā)矛盾的原因,大家也是說法不一。警方通報認定是“拍攝引發(fā)勸阻糾紛”,但有目擊者透露深層矛盾:柜姐疑似嫌棄顧客“只看不買”,甚至嘲諷其“用樣品拍照裝闊”,之后便點燃了顧客的怒火。
而奢侈品門店在點評網站上的大量差評,“柜員冰冷刻薄”“看人下菜碟”之類的說法,早已為這場沖突埋下伏筆......
事件發(fā)酵后,奢侈品店鋪官方對此“冷處理”,品牌客服以“超出回復權限”為由拒絕置評,僅建議用戶填寫反饋表。門店次日恢復營業(yè),柜員面對記者追問時統(tǒng)一口徑:“一切等警方結果”。這種回避態(tài)度引發(fā)網友不滿:“國際大牌的服務傲慢可見一斑!”
該商場的管理中心在記者到訪時以“周末負責人不在”推諉,被批危機響應遲緩。而此前該店在點評網站早有大量差評,消費者多次吐槽柜員“態(tài)度冰冷”“看人下菜碟”。
之后警方快速介入,進行調解,隨后在24小時內通報處理結果:因雙方認錯態(tài)度誠懇且未造成實質傷害,依法進行治安調解,并呼吁公眾“不信謠不傳謠”。
雖然警方的通報已經出來了,但是網友們對此事的關注依然有增無減。
當柜姐抄起高跟鞋抽向顧客的臉時,她砸碎的不僅是行業(yè)底線,更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大家普遍認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奢侈品”不等于“特權的傲慢”。
奢侈品店鋪的價值在于百年工藝與優(yōu)雅精神,而非讓柜姐誤以為自己手握“階級權杖”。網傳羅某的“歧視”態(tài)度,是部分從業(yè)者將品牌光環(huán)扭曲為對消費者的俯視。
顧客拍攝的舉動或許欠妥,但用打人等暴力來解決問題絕非明智的選項。如果連一句“抱歉,我們店內禁止拍攝”都說不出口,談何專業(yè)素養(yǎng)?
“底層互毆”的真相是管理缺位,商場和品牌方對員工培訓的敷衍早有端倪,差評堆積如山卻無整改,最終釀成公關災難,本質是資本對服務質量的漠視。
這場鬧劇中最刺眼的,是柜姐施暴時的“快感”。當服務者將壓制顧客當作情緒宣泄,行業(yè)尊嚴早已蕩然無存。
這起矛盾事件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有網友紛紛評論道:
“月薪幾千的柜姐真把自己當名媛了?抽鞋打人必須坐牢!”“奢侈品柜姐的優(yōu)越感是誰慣的?普通消費者不該被區(qū)別對待!”“商場未禁拍,柜姐憑啥攔?”
如今部分銷售人員將品牌光環(huán)等同于身份特權,對不是目標客戶態(tài)度很是敷衍歧視。
不過也有贊同柜姐的一方說:
“專柜是購物場所,不是網紅直播間”、“拍視頻的想引流,柜姐想撒氣,兩個巨嬰互啄!”
行業(yè)從業(yè)者訴苦:“每天站8小時應付刁難顧客,公司卻只教我們跪式服務,誰能不崩?”
一條高贊評論道破癥結:“奢侈品店鋪的卷簾門能關住沖突,卻關不住服務業(yè)畸形的尊卑焦慮。”
而事后該商場的一句“警方在處理”輕飄飄帶過,對商場安保失職、員工培訓漏洞卻是只字不提。有知情人透露稱,顧客王某聲稱要起訴,柜姐羅某經親戚道歉卻仍被曝“私下喊冤”。
近些年,奢侈品高端賣場的暴力沖突頻發(fā),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2024年上海LV店,顧客因質疑包款真?zhèn)伪槐0餐妻聜曨l中柜姐冷眼旁觀;2023年北京SKP,顧客退貨被拒后怒砸化妝品柜臺,導購反嗆“窮就別裝”;2022年廣州某頂奢珠寶店,VIP客戶因試戴順序爭執(zhí),兩柜姐當眾互扯頭發(fā)。
當一些柜姐用品牌身份筑起虛假優(yōu)越感,顧客則以消費主義為武器反擊,可是雙方都忘記了“服務”的本質是尊重,而不是出手傷人。
在這起事件中,涉事柜員在沖突中情緒失控、甚至動用物品攻擊顧客,暴露品牌內部管理漏洞。相比歐美市場,中國消費者更看重“被尊重體驗”,但部分門店仍延續(xù)“高冷”做派。
對于顧客來說,如今短視頻普及讓門店拍攝成常態(tài),但品牌缺乏明確規(guī)則,是學習蘋果直營店的“開放拍攝”,還是效仿其他高奢店的“婉拒非購物者”?也是一個難題。
據(jù)一項統(tǒng)計顯示,2024年多家奢侈品牌在華銷量下滑,服務質量差成投訴重災區(qū)。網友翻出一些奢侈品店鋪的差評:“店員斜眼看人”“問三句答一句”,警示品牌需平衡高端形象與親民服務。
雙方這起鬧劇,摔碎了雙方的一地體面,真正的奢侈品,不是一只被當作暴力工具的高跟鞋,而是沖突前的一句耐心解釋;不是柜臺后的冷眼俯視,而是無論消費與否都給予的平等尊重。
當商家忙著降卷簾門遮丑時,大眾更該追問:培訓手冊里的“顧客至上”,何時能從標語落地為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