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聚會,可以說是無酒不成席。黃酒歷史悠久,其馥郁芳香,口感醇厚,一直被國人奉為酒中佳品。酒下肚時會帶來片刻的愉悅放松,但是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黃酒進入人體是如何被代謝的呢?
01、科技賦能,喝酒不上頭
此前,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健在2024中國黃酒產業發展振興大會暨古越龍山沈永和360周年大會上公布了其團隊構建了系統的人類和動物實驗評價模型,這也是國內第一個評價黃酒代謝的速度影響,什么時候醒酒?什么時候可以開車?喝多少代謝比較快等提供依據。
毛健表示,依據酒精在人體代謝途徑提出了代謝速度,以醒酒快慢的方法首次建立了大鼠血液中關鍵醉酒物質的高級性能檢測方法,發現紅酒中的異丁醇和異戊醇代謝速率快于我們的葡萄酒。
我們首次建立了評價飲酒宿醉上頭程度的小鼠評價模型,為不同品質的酒的飲后舒適度動物評價提供了新的方法,為宿醉特定化合物篩選奠定了理論基礎,成功利用了該模型對不同酒飲速度程度進行了評估,將不同品質產品進行了有效的區分。
首次鑒定了黃酒中關鍵的醉酒因子,發現了Balb/c醇、異戊醇、異丁醇和組胺、苯乙醇、苯乙胺、酪胺是影響醉酒速度的關鍵化合物。對于醒酒速率依次為Balb/c醇、異戊醇、異丁醇、組胺、苯胺、乙胺、酪胺,這也是我們控制酒的攝入度,所以喝酒不上頭一個關鍵指標的控制,帶領整個高端黃酒的發展。
此前,為破解黃酒飲后易上頭易宿醉這一難題,紹興黃酒集團和江南大學(紹興)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了專項技術攻關。從源頭上篩選出不產生生物胺的乳酸菌和“低產雜醇高產酯”的優良釀酒酵母。通過對發酵參數智能控制等技術手段,削減黃酒中的“上頭”物質。為了使“不上頭”新品在體驗感上超越傳統陳年黃酒,黃酒集團選用古越龍山中央酒庫核心庫藏區的手工原酒做基酒,通過數字化的勾調技術,在優化陳年黃酒風味的基礎上實現產品“不上頭”。該項技術解決了黃酒“深醉”的痛點,提升了黃酒飲后舒適度。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在古越龍山10年陳以上黃酒中得到推廣應用,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02、黃酒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
入口后,黃酒會通過口腔、食管、胃、腸黏膜等吸收到體內的各組織器官中,并于5分鐘左右出現在血液中,待到30——60分鐘時,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就可達到最高點。
從在酒桌上飲的第一口黃酒開始,酒精就隨著身體循環慢慢被吸收。作為乙醇,其分子結構決定了它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可以迅速通過細胞膜。酒從口腔中經過食道首先進入到胃里,胃大約會把20%——25%的酒精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75%——80%到達人體的小腸部分等待吸收進入血液,之后酒精通過血液到達全身尤其是頭部。酒精具有親神經性,通過腦神經出現各種酒后反應,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決定身體的反應強度。血液循環中,10%的酒精經尿液和呼吸排出體外,而其余的90%進入肝臟,等待被分解。首先,要通過乙醇脫氫酶將酒精(乙醇)分解為乙醛,再通過乙醛脫氫酶將乙醛分解為乙酸,乙酸則很快被人體轉化為能量,最后被分解為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黃酒酒性溫和,屬于慢飲細酌之酒品,除了能單獨飲用,還可以搭配各類美食,提升菜肴的口感和層次。作為傳統酒類優秀代表之一,黃酒倡導的微醺、雅飲、慢生活,與當下適量、健康、文明的飲酒理念相一致,不僅可以感受到飲酒的樂趣,更不會為身體增加負擔。
不過,酒雖好,但不可貪杯。喝酒時要控制好自己的量,適量飲酒,科學飲酒才是正解,享受其中樂趣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酒后失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