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泉州晚報
智能茶園、無人機運輸、種植到銷售全流程智能化,助力安溪茶產業——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八馬全產業鏈科技管控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無人機操作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無人機吊茶青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茶園內安裝的觀測氣象衛星云圖的設備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智能制茶工廠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后臺計算機研究茶葉參數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智慧茶園里,氣候、土壤、溫度、濕度盡在掌握。
科技感拉滿 全鏈條升級
茶園里的科技設備
核心提示
當制茶師傅的“手感”被數據參數替代,當山路運輸的“體力活”交由無人機完成,安溪茶產業正以科技為引擎,驅動全產業鏈的質量革命與效率革命。這場“科技變革”背后,是安溪茶產業全鏈條的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安溪縣以創新驅動深度重構傳統茶業。從安溪鐵觀音一號、二號遙感衛星監測,到茶園智能蟲情測報系統;從5G智能工廠的數控做青系統,到茶企自主研發的第六代智能化精制生產線,安溪茶產業正加速駛入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
□融媒體記者 謝偉端 通訊員 吳梅珍 文/圖
科技穩定品質
茶葉實現“不落地”生產
近日,記者走訪了安溪高建發茶業園區和大寶峰茶莊園的生產車間,與兩家茶企的負責人深入交流,近距離感受科技為傳統茶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從毛茶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產,從種植到銷售的標準化管理,科技正為這片茶園注入新活力。
在安溪官橋鎮的高建發茶業生產車間,一條現代化茶葉生產線引人注目。負責人陳春介紹,這條生產線已是第五代升級產品,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了質的飛躍?!耙郧暗纳a線是分段操作,如今實現了全流程流水作業,還配備了集中控制平臺。”他指著操作屏解釋道,“只需兩三個人,就能完成從毛茶到精制茶再到成品的全過程?!庇浾呖吹?,這條生產線涵蓋了10余道關鍵工序,從毛茶篩選、去雜,到烘焙、分配,再到金屬檢驗、污染物檢測,最后是自動稱重包裝,每一個環節都由數字化系統精準把控。“我們把多年的制茶經驗轉化為數據參數,輸入系統后,要制作什么類型的茶葉、滿足什么品質標準,只需調用對應參數,生產線就能高效運轉?!标惔赫f,這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讓茶葉品質有了穩定的衡量標準。
在品質管控方面,科技賦能同樣顯著。陳春介紹,標準化從源頭種植就已開始?!拔覀兣c合作社、茶農形成聯合體,指導他們按標準種植,使用安全的農藥和肥料?!彼性牧线M入園區前,都要經過嚴格檢驗,相關數據會上傳至信息平臺,確保源頭品質。生產過程中,水浸出物、兒茶素等關鍵成分的檢測數據也為茶葉品質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大寶峰茶莊園車間,一臺九層結構的搖青設備引人注目?!斑@是制茶流程的‘心臟’,搖青、晾青、發酵全在這兒完成?!必撠熑藯罱榻B,茶葉從投入設備開始,就進入了“不落地”的智能流程:通過輸送系統直達樓上陽光房晾曬,隨后自動返回搖青筒,按預設程序完成多輪循環作業。
“以前10個人手工搖青到半夜,還容易不均勻,現在這臺設備兩個人就能操作。”楊江根指著設備控制面板說,時間間隔、搖青力度等參數精準可控,茶葉在九層空間里有序循環,均勻受力,發酵更穩定。
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效率提升顯而易見。楊江根算了一筆賬:過去手工制茶,一季春茶或秋茶最多加工幾千斤;如今依托自動化生產線,5人團隊年產1.6萬斤,春秋兩季集中加工,15天至20天即可高效收尾。“微波設備穿透力強,處理條形茶、顆粒茶特別方便;炒茶、篩選環節也實現了機械化銜接?!睆孽r葉到成品,全程由機器把控,不僅解放了人力,更讓茶葉品質有了統一標準——“每一批次的茶都能保持穩定口感。
數字拓展市場
無人機運輸與全渠道賦能銷售
安溪茶企在全產業鏈深度融入科技,今年采茶與往年不同——春茶采摘期間,無人機成為“空中使者”,穿梭在茶園上空,為傳統采茶活動增添了滿滿的“科技范”,也為春茶上市注入全新活力。
在大寶峰茶莊園內,一架無人機底部系著麻繩,運送剛采摘的茶青。工作人員通過遠程操控,根據畫面精準調整飛行路徑和落地位置。短短幾分鐘,整袋茶青便穿越層層綠意,平穩地降落在加工區,全程高效又安全。
祥華鄉仙踏石茶莊園也上演一場“空中極速運輸”。一架載重60公斤的無人機,如同訓練有素的“空中快遞員”,從3公里外的茶山騰空而起,將新鮮茶青精準投送至加工車間。原本40分鐘的人工運輸路程僅用5分鐘完成,極大提升運輸效率。
眾所周知,茶園多位于山區,受復雜地形和交通條件限制,茶青運輸長期依賴人工,耗時費力,效率不高。針對這一痛點,安溪各茶企積極探索,引入無人機運輸茶青,實現鮮葉“快運”,大幅縮短從茶園到車間的時間,緩解鄉村勞動力的短缺難題。“無人機具備智能調控功能,可遠程調整飛行高度與路徑,并根據風速、濕度等氣象數據動態優化航線?!睙o人機制造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投入使用的無人機,單次最大承重60公斤,單日運輸量相較傳統方式提升3倍。而且無人機運輸過程中保持良好通風,鮮葉完整率提升至99.2%,同時降低60%的人工成本,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而在科技全產業鏈方面,八馬茶業構建了涵蓋智慧化茶園、智能化加工、信息化營銷、數字化運營的“四大平臺、五大支撐、十大系統”供應鏈體系,引領現代農業數智化轉型。
數字茶園建設是茶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八馬茶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農業核心技術,建設可視化監測系統、智能害蟲防治設備、區域多功能氣象監測站等核心裝置,采集茶園氣象、病蟲害等數據,構建茶園底層數據庫,為茶園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智慧化茶園管理。在生產端,八馬融合傳統制茶工藝與數字技術,打造烏龍茶數字化、智能化精制加工線,實現從局部自動化向柔性化、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綜合生產模式的升級,構建全流程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升級后,生產線兼容90%以上產品配方,生產效率提升一倍以上,產品雜質含量降至十萬分之一,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銷售環節,八馬茶業建設渠道信息化管理平臺,依托“直營+加盟”“電商+直播”模式,以產業數據驅動“線上+線下”全渠道發展。目前,公司依托精制茶加工行業標識體系,已帶動160余家供應鏈伙伴及下游3500家門店協同發展,銷售業績持續穩步增長。
“科技創新是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卑蚕h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表示,下一步將重點突破智能采茶機器人、“雨天做青”等關鍵技術,推動北斗導航、物聯網等技術在茶園管理中的深度應用,加快培育茶產業新質生產力。
(來源:安溪茶文化淵源流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