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周以來各大外賣平臺開展了一場盛大的補貼狂歡,幾毛錢的檸檬水,低至2塊多3塊多的奶茶果茶,比拼好飯還劃算的大餐,讓人欲罷不能。
各大外賣平臺的這波補貼也確實給自己帶來了龐大的流量,有許多用戶都表示,現在買東西點外賣都要幾家平臺都打開對比一下哪里下單更劃算。
外賣平臺被約談,這是為何?
但這盛大的狂歡這兩日卻被多方叫停,在7月18日美團、餓了么、京東這三家平臺就被市場監管總局約談,主要原因是大額補貼的后背違反了良性競爭。
市場監管總局要求這幾家相關平臺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理性參與競爭,進一步規范促銷行為,對于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共同構建平臺企業、商家、銷售費和騎手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事實上,在2025年5月份,這幾家平臺就因外賣行業的不當競爭被商務部、中央社會工作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網信辦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約談過了。
多地呼吁停止這場“大戰”
對于這場“外賣大戰”,多地都相繼呼吁停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7月15日就發出倡議書,這種低價競爭擾亂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威脅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會長彭建真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最終只會陷入“多輸”的局面,不管是平臺還是商家、消費者的利益都會受損。
中國烹飪協會也表示,平臺的高額補貼導擠壓了堂食商家的生存空間。消費者轉向線上,但商家仍要面對店租、水電、人工、食材等等成本,利潤被大幅度壓縮,甚至出現“倒增長”。
其他地區,如洛陽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貴州遵義紅花崗區餐飲行業商會、山東省烹飪協會、深圳、北京、青島、重慶、大連、湖北省、云南省、大同、陜西省等等共56個地區餐飲行業協會都相繼發布了倡議書,共同呼吁停止這場外賣大戰。
訂單暴增但商家卻陷入兩難
各種大額補貼券發到手軟,但實際上有一部分的補貼卻被平臺轉接到商家身上,這也是為什么明明訂單暴增了但許多餐飲店老板卻笑不出來,甚至對此表示是“賠本賺吆喝”。如平臺悄悄把原本抽取15%的服務費漲到了22%,配送費也漲了15%左右。
此外,補貼比例也在悄悄轉移,一開始商家只需承擔小份額補貼,現在補貼比例已經超過60%了。拿10元的補貼舉例,其中7元都是商家出的,而平臺只給補貼3元,而茶飲類目的補貼更甚,有時候各種滿減補貼湊下來實付金額只有幾毛或幾分。
補貼狂歡最終無人能贏
根據幾美團平臺披露的財報顯示:餓了么累計虧損已超過超1500億人民幣,市場數據分析顯示,若補貼活動持續下去,從2025年7月——2026年6月,在外賣業務上,阿里將虧損410億元人民幣,美團的息稅前利潤將暴跌250億元,京東將虧損260億元。
可見平臺最后也討不到好,更不用說在利潤被極度擠壓下,商家可能通過降低食材質量維持利潤,最終會損害消費者利益。
而在訂單激增的情況下,很多訂單會被延遲、超時,導致大量餐品被浪費,這對于商家和消費者都是損失。
對于這場“多輸”局面的狂歡,大家有何看法,歡迎點贊留言共同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