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解放碑繁華的商圈里,一家看似普通的米線店正上演著傳統與創新的精彩碰撞。作為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趙氏四鮮米線第四代傳人,27歲的趙文焯用年輕人的思維,讓這家老字號在數字化浪潮中煥發新生。
趙氏四鮮米線(解放碑店) /圖源美團拼好飯
上線拼好飯一年來,不僅沒有影響原有外賣業務,反而帶來了日均七八十單的增量。趙文焯指著手機上的訂單數據說道。數據顯示,這家70平方米的門店如今日均外賣單量達到400單,其中拼好飯貢獻了100單,占總外賣量的20%。更令人驚喜的是,每逢雨天,拼好飯的訂單量常常反超堂食。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老字號對數字化轉型的精準把握。趙氏四鮮米線源自1933年,創始人趙廷伍在大足石刻萬壽宮附近售賣時,因其獨特的酸、辣、鮮、香四味深受香客喜愛。2022年,這項技藝被列入大渡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5年更獲評重慶老字號。
祖輩們靠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現在必須主動擁抱互聯網。2019年接手家族生意的趙文焯深有感觸。他率先在解放碑門店全面上線外賣平臺,并大膽嘗試拼好飯這一創新模式。招牌酸菜肉絲米線以11.9元的親民價格亮相,很快就成為爆款,月銷量突破2300份。
在重慶這個米線競爭激烈的市場,趙氏四鮮的突圍之道在于堅守品質的同時創新運營。秘制酸菜需要在油湯中熬煮兩小時,這個傳承百年的工藝從未因渠道變化而打折。拼好飯用戶享受到的,和堂食是完全一樣的品質。趙文焯強調。正是這份堅持,讓店鋪在美團平臺保持著4.7的高評分,消費者評價中“分量足,酸菜正宗”成為高頻詞。
未來我們會繼續加碼數字化運營,正在考慮嘗試直播帶貨。趙文焯如此規劃。這個年輕的傳承人計劃將拼好飯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更多線上渠道,讓更多消費者能以實惠的價格,品嘗到這份傳承百年的非遺美味。
從廟宇旁的小攤到數字化時代的網紅美食,趙氏四鮮米線的故事證明:老字號要歷久彌新,既要守住傳統的魂,更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這碗匯聚四鮮的米線里,品嘗到的不僅是地道的重慶味道,更是一個百年品牌與時俱進的智慧。
上游新聞 涂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