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李在明最近的一番表態,讓外界再次見識了國際政治的戲劇性轉變。李在明與前國民力量黨人金鐘仁舉行午餐會談時,公開澄清認為自己親華是一個很大的誤解,還表示希望美國不要誤會自己。
這一番話可謂是讓人頗感意外,要知道,他上臺前可是頻繁對華示好,還把修復與華關系列為基本國策之一呢,這前后態度的轉變,實在是令人捉摸不透,李在明為什么會這樣呢?
需要肯定的是,李在明特意向美國"表忠心"絕非偶然。
韓國無法擺脫的枷鎖
李在明特別提到美國,足以說明在他心中,美國以及美韓同盟體系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從韓國的角度來看,美國雖然經常對韓國敲竹杠,但也確實給韓國提供了所謂的安全保障。
半島問題一直是懸而未決,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為了自身安全,哪怕要付出高昂代價,也得讓美軍站在自己這邊,畢竟在韓國看來,有美軍在,心里就好像有了主心骨。
另外,李在明不敢得罪美國也是重要原因。韓國的造船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經濟的半壁江山,可這兩大產業都被美國卡著脖子呢。韓國造船業能發展起來,是美國為了壓制日本造船業而刻意扶植的結果。
韓國雖然在 2003 年就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造船國,但根據韓國產業研究院數據,其70%的核心專利仍掌握在美國企業手中。要是美國不給技術授權,韓國再大的船塢也造不出一艘真正自主的巨輪。
半導體產業更是如此,從ASML的光刻機到應用材料的EDA軟件,從芯片架構到制造設備,韓國的芯片帝國看似風光,其實根基根本不穩,美國隨時都能抽走關鍵技術。
眼下美國還打算對韓國加征 25% 關稅,李在明要是不重視美國感受,韓國經濟可就要遭殃了,他這個總統的日子估計也不會好過。
韓國國內洶涌的反華民意
從大眾視角來看,李在明的轉變可以說是對競選承諾的背叛。他上臺前的一系列親華舉動,讓大家都覺得他會致力于改善中韓關系,可如今卻畫風突變,急于撇清"親華"標簽。
這種轉變肯定會對中韓關系造成負面影響破壞關系容易,修復起來可就難了。李在明之所以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爭取更多民意支持。
如今韓國國內反華潮高漲,首爾多地都在舉行反華游行,情況還挺嚴重,中國人在街上要是被認出來,都可能有安全風險,我國駐韓使館都發文提醒在韓中國人遠離集會區域。韓國蓋洛普最新民調顯示,對華負面情緒已攀升至67%,創下十年來新高。
在這種氛圍下,李在明任何對華友好表態,都可能會失去民意支持;反而迎合這種反華情緒,還可能獲得更多支持。
而且,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韓國反華潮背后,很可能有美國在搞鬼。
美國向來喜歡在其他國家搞這種小動作,通過煽動民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畢竟中美關系緊張,美國也希望韓國能在其中扮演反華角色,這樣它也能更好地遏制中國,同時也能鞏固對韓國的控制,美國無疑是這種反華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市場不可替代
李在明應該清楚,得罪中國對韓國沒有好處。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韓關系一旦出現問題,必然會影響到雙方的合作,進而對韓國經濟發展造成沖擊。
如今韓國經濟正面臨困境,貧富差距很大。數據表明,韓國收入最高的 10%家庭,平均一年能賺 2.1 億韓元,而收入最低的 10%家庭,平均一年僅賺 1000 萬韓元,差距巨大,這種情況根本不利于韓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韓國要想實現經濟正常化,進行系統性改革是必經之路,而改革需要資金,與中國合作做生意就是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途徑。如果因為迎合美國、迎合國內反華情緒而破壞了中韓關系,那韓國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至于李在明曾經的死對頭尹錫悅,現在狀況不佳,有消息稱他在拘留所里犯了舊病,體力不支。尹錫悅這時候身體出問題,難免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想以此為由拒絕出庭受審。
畢竟韓檢方正打算以 “內亂罪”和“外患罪” 控訴他,這兩項罪名在韓國后果很嚴重,最高可判死刑。如果真因為健康問題導致審判進程停滯,尹錫悅甚至有可能未上法庭就病死獄中,這背后的政治爭斗,也反映出韓國政壇局勢的復雜性。
總之,李在明態度轉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韓國依賴美國,另一方面也受其國內政治環境和民意的影響。而這些變化會繼續影響韓國的政治走向以及中韓關系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