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錄取正在進行中
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期待大學生活了
你心目中“優秀”的大學生活是什么樣的
今天,小編帶你走近
哈工大未來技術學院的同學
一起看看他們
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定義“優秀”
徐金斗(右三)在第四屆全驅系統理論與應用會議上與段廣仁院士交流
在短短兩年的大學生活里
來自未來技術學院2023級小衛星班的
本科生徐金斗
牽頭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并在中期檢查中
獲得全校最高分(97.67分)
作為全校唯一的大二學生團隊
取得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
全國一等獎
獲優秀團員
優秀學生等榮譽稱號
每學期獲人民獎學金
在多樣志愿服務中感受多彩生活
“導師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研究與人際交往的平臺
段廣仁院士從極其專業的角度指導我打牢基礎
在學業上幫我指出方向
與導師的一次次交流
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觀念
不僅表現在學習方面
他更鼓勵我們健康生活
加強體育鍛煉
打造良好的科研基礎”
徐金斗(左二)隨段廣仁院士參加學術會議
“小衛星班的同學大多數
已經找到了熱愛的研究方向
進入實驗室跟隨導師進行進一步學習
也有同學參與到
紫丁香衛星型號的研究之中”
說起自己所在的班級
徐金斗自豪地說
“未來我更希望成為專業本領夠強
身體素質夠硬
道德修養夠高的人
向段廣仁院士看齊、努力
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吳宇涵參加第三屆智慧水務融合創新技術論壇
未來技術學院2023級未來技術拔尖班
本科生吳宇涵
已經斬獲10余項榮譽獎項
并和其他三位同學一起申請了
本科綜合設計(論文)開題
“一開始也有些迷茫
后來在組內師兄師姐的帶領下
一邊學習一邊看文獻定題
也常常跟組內的老師們去全國各地
參加學術會議
或是參與一些企業的合作項目增長見識
在馬軍院士的引薦下
數次拜訪污水智慧處理方面等
多位專家學者”
吳宇涵(右一)和團隊同學在實驗室與馬軍院士交流
“從大一第一次認識馬軍院士
我就深深折服于他的學術風范
馬老師鼓勵我本科階段
先選一個小方向著手
在慢慢熟悉科研流程的過程中
不斷學習和深入”
進入院士團隊學習后
跨學科導師制和跨學科科研項目
帶領吳宇涵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馬軍院士課題組師生(右四吳宇涵)
未來技術學院2023級未來技術拔尖班
本科生張譯丹
上大學后做過很多嘗試
“比如加入競賽隊
聽過許多專業的大講壇
最后是科研的踏實感和成就感
讓我停下了迷途尋路的腳步”
張譯丹對未來發展的考慮十分理性
在課題組做科研相關的實際工作
讓她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逐漸明確了這正是她想要走的“路”
“我的導師一直領著我
讓我真正加入他們正在研究的項目
把我從小白帶入科研的門
比一個個成果和獎項
更令我更開心的是
能夠看見自己科研能力的進步成長”
張譯丹(右一)在實驗室與譚久彬院士交流
張譯丹已經申請了
本科綜合設計(論文)開題
希望可以盡早進入博士階段的研究
“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
深耕自己的研究方向
把它做到前沿頂尖水平”
張譯丹希望自己能夠
利用快響行動機制獲得直博生資格
在6-7年內拿到博士學位
這位哈工大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認為
“有時候研究項目的感覺
會讓我聯想到我的學琴生涯
不知不覺就這樣走了下來
我也希望我的科研之路
能如學琴之路一樣走到拔尖
辛苦卻快樂著”
張譯丹(左三)在交響樂團音樂會演出
專業競賽是學子們競技的舞臺
未來技術學院2023級未來技術拔尖班
本科生朱泓宇在兩年內
斬獲1項國際級獎項及12個省級以上獎項
覆蓋了工程力學、數學、英語等不同方向
“通過‘尖班’計劃
我提前加入院士團隊實驗室
系統性地錘煉了科研思維與技術攻關能力
冷勁松院士特別建議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
建議我要提升科研表達能力
立足國家重大需求
通過原創性突破在國際前沿領域開辟新賽道
我想努力成為航天智能復合材料研究員
將青春熔鑄于祖國深空探測事業
這個職業規劃在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
獲得了成長賽道高教組金獎”
朱泓宇(右一)參加國際大學生工程力學競賽總決賽
大一就進實驗室
并且已經有一篇合著的論文在投
來自未來技術學院2024級善義班的
本科生胡一鳴
入學沒多久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
“赫曉東院士的引導對我很重要
讓我對力學和材料科學有了最初的認識
他會評估我各種想法的可行性
站在更高更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
讓我明白很多基礎研究
可能會在未來改善人類的生活”
胡一鳴(右一)在實驗室
胡一鳴(右一)與赫曉東院士交流
來自未來技術學院2023級善義班的
本科生趙峻熙
在校內外活動中全面探索自己的發展方向
從校內馬拉松比賽
到第九屆亞冬會現場
從學院的文藝活動
到校醫院的志愿引導
他既是“文藝委員”又是“志愿者”
也是數學競賽和英語競賽的獲獎者
“學科競賽與志愿活動
都是成長的養分”
在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中
更快地獲取多維知識
發現新的科學規律和現象
用全面的探索
邁著向前的腳步
趙峻熙在亞冬會做志愿者
“剛進組的時候性格很內向
生怕自己的提問過于基礎給別人添麻煩
但是大家對我都很有耐心
也參加了很多活動鍛煉自己”
現在的趙峻熙看上去很開朗
他現在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著自己
親手培養的金剛石生長
“未來也希望跟著老師繼續做
現在的研究方向
有挑戰性、有趣味、有前景
能夠服務國家需要”
韓杰才院士團隊中導師制的培養模式
改變了趙峻熙的性格
也讓他找到了熱愛的事業
趙峻熙在校醫院做志愿服務
從國際競賽領獎臺到凌晨三點的實驗室
從跨學科攻堅到自我認知的重塑
他們正在用不同的節奏定義優秀
無論現在還是未來
相信他們都會在各自的領域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字、排版丨王晨陽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丨闞思邈
審核丨宋玲 李守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