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人真敢想,東北三省不當殖民地,還想變家鄉。他們不是打一仗走人,是打算扎根種田、生娃傳代,把500萬人搬進中國東北,直接改戶口、換人口、占國土。
槍帶著、兵裝著,村一建,旗一升,地就成“開拓村”。從黑龍江佳木斯,到吉林松原,800多個移民團,全副武裝下田種地,說是移民,其實屯兵。
這一套要真推完,今天的東北,指不定門牌號都寫著日文。所幸,天皇一句“投降”,讓這場“吞地改人”大計,一夜崩盤。
槍先種地后,誰說這不是占東北的套路?
1933年2月,黑龍江佳木斯永豐鎮,村頭新立了一面旗,上面寫著“彌榮村”三個大字。這不是普通村落,是日本設立的第一個“開拓村”,由492名退伍兵組成,全部配槍,剛從日本本土調來。
名字起得挺喜慶,意思是“榮耀之地”,可東北百姓誰都知道,這旗子一立,地就是日本人的了。“移民”只是說法,真正身份叫“屯墾軍”。
這些人打著種地的旗號,進村頭一件事:清人。地是中國人的,他們來開墾,就得把原住民清出去。用什么方法?燒房、打人、抄家、封井、斷炊——全是軍隊行徑。
每個開拓團配有200多支步槍,帶小炮和電臺。根據1940年前的資料,黑龍江安達市升平鎮就曾駐扎12個武裝分村,總員近兩千,全部實行軍事化管理。
這些退伍兵受關東軍節制,白天當農民,晚上打游擊,若遇抗日武裝襲擊,立即回歸軍隊編制。開墾計劃背后的設計,就是“以戰促農、以農養兵”,既屯田,又守邊。
政策還規定:前兩年不得接家屬進駐,要等地盤穩住、敵情清除,才允許帶人定居。換句話說,前兩年必須打仗。
這就是日本人的“先兵后民”殖民套路。東北農民沒地住、沒糧吃,被攆到山溝里;開拓團卻圈地成村、日升旗幟,還喊口號,說是“帶文明來滿洲”。
在“三肇地區”,開拓團在一年內驅逐本地村民2300余戶,焚毀舊村落43處,占地面積超540平方公里。這一片地,成了日本人軍事實驗田。
所謂“移民團”,實則“侵略團”。這是刀在地上種糧食,誰敢說這是和平手段?
但更大的計劃,不在這一村一鎮里搞擴張,而在上百萬人口遷徙工程里下棋。
五百萬上山下鄉,不種地,改天換地
1936年,日本政府通過“七大國策”,正式提出“二十年百萬戶移民計劃”,目標是把日本本土人口分流進東北,安置100萬戶,折合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7.4%。
計劃被寫進內閣會議紀要,由關東軍、拓務省、農業省三方協同執行。前期先派年輕男丁構筑據點,后期按期配發“大陸新娘”,實施家庭落戶。
政策執行五年內,日方已在東北建立800多個開拓團,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各主要農業帶,其中黑龍江一省,開拓人口就達137484人,占據縣域土地超過150萬公頃。
開拓團選地講究三條:離鐵路近、水源足、土地平。三肇平原、嫩江兩岸、通遼草原,這些資源最豐富的區域都成了重點移民目標。
他們制定了“男20至35歲、女17至25歲”的遷徙標準,并要求優生優育、建立“滿洲模范農村”。在此基礎上,推行“大陸新娘”制度,組織日本本土女性批量嫁入開拓團,確保生育率穩定。
每批開拓團出發前,必須拍全家福。相片留給日本“國民紀錄館”,作為“祖國開拓者”形象素材。而每個團都有“開拓編號”,被寫入侵華日軍系統名冊,實際上等于掛著番號的殖民士兵。
更深一步,“拓殖精神教育”被列為日常課程,所有開拓成員需學習“皇道主義”“天皇大義”,每日向國旗敬禮,并定期唱《君之代》。
整個工程,不是移民,是“人口換土”。誰控制土地不重要,誰控制人口才算贏。
從村莊命名到制度管理,開拓團處處體現“日本化”。村名從“永豐”“三合”改成“昭和村”“大日本村”;街道設崗哨,民居按軍營劃分,米袋上印日文字樣,連狗都改喂日式狗糧。
如果這套體系繼續推進下去,五百萬日本人坐鎮東北三省,再加關東軍駐防、偽滿政府配合,東北將徹底淪為日本的“第二祖國”。
但這個計劃的“終點站”,最終卻是在1945年8月,截斷在潰敗的逃亡路上。
夢做太大,最后全是逃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投降,關東軍全線崩潰,開拓團徹底失控。成百上千的日本移民拋棄土地、丟棄器械,開始大逃亡。
他們沒有軍車、沒有后勤、沒有路線圖。女人帶著孩子、老人背著鍋碗瓢盆,在滿是硝煙的東北公路上流離奔走。
有的走到山溝,有的被抗聯截回,有的干脆走不動,集體服毒、割腕、投井,“自盡”成為唯一選項。
據中國新聞網引述1983年日方調查數據,日本在華開拓團最終人數為27萬余人,自殺死亡者不低于8萬,其中大多為婦女與兒童。
“大陸新娘”隊伍被迫解散,數千名日本女子在黑龍江、吉林邊境凍死或被卷入暴亂。許多留守女童被棄路邊,淪為“遺孤”。
1945年9月至10月,蘇軍和東北抗聯在各地展開開拓團整編清算工作,對參與戰爭行動的開拓隊長、槍械管理者實施軍法處理。大批自稱“農民”的日本開拓者被審查后遣返回國。
“滿洲農業移民入植圖”被作為鐵證保留下來,現存于日本拓殖會舊檔案館。圖上清晰標出每個開拓團編號、位置、人數和作戰記錄,被國內媒體揭露時,已讓當年“拓荒神話”全線崩塌。
日本曾計劃把這片土地變成“帝國北方糧倉”,但計劃的最后一頁寫著:“無法再留下來,必須全部撤離。”
東北沒變成日本人的天下,也沒有一寸地留給他們作紀念。留下來的,是被打碎的企圖和寫滿賬本的罪證。
那條逃亡路上沒收割的土地,今天長出的,是中國人的莊稼。
參考資料:
開拓團.百科
侵華日軍“滿洲農業移民入植圖”首次展出.新京報.2024-09-17
【史海】日本開拓團真相.人民網.2015-01-13
揭秘日本侵略東北開拓團:30萬移民絕大多數自殺.中國新聞網.2014-05-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