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應向相關部門審批或備案,消防部門并不存在審批行為。
近日,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在全市開展“優化消防服務 護航經濟發展”專項行動,推出一攬子“便民利企”措施,并結合企業反映較多、關注較為密切的問題,制定了《消防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正負面清單》。
清單發布后,其中涉及大型群眾性活動、餐飲明火、新能源汽車充電、商業外擺攤位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規定,引發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對北京市消防救援局進行了專訪。
一攬子政策是多年政策集成,未破法律紅線
北京市消防救援局防火監督處工程師樊玉磊在接受專訪時解釋稱,近年來國家和北京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消防救援部門每年都會針對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出臺一批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政策,但這些政策沒有完全涵蓋消防領域各環節和全過程,在體系化、集成化方面還需改進,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訴求。
他表示,此次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是多年政策的體系化集成,便于企業與群眾對政策進行全面理解和掌握,這些條款并沒有突破國家的法律紅線。
大型群眾性活動,消防不存在審批行為但要監管
在此次的《正負面清單》中,最引起社會熱議的規定即“依法申辦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無需消防部門審批(備案)”。
消防對大型群眾性活動不監管了嗎?今后大型群眾性活動是否存有火災隱患?這個步子邁得是不是有些大?
北京市消防救援局正面回應:不審批不代表不監管。
樊玉磊解釋稱:“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應向相關部門審批或備案,消防部門是從做好服務、確保安全的角度對大型活動進行監管,并不存在審批行為。”
通常在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前,公安、消防及相關行業部門會組成聯合檢查組,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和部門職責,對活動現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指導主承辦單位或場所管理運營單位限期整改,整改后方可舉辦活動。
在活動舉辦期間,消防救援機構還會在活動現場及周邊部署消防車輛和人員前置執勤,確保“全程守護、就近響應、快速處置”。各組織、單位無需繳納任何費用。
服務升級,“企業想吃什么菜就做什么菜”
北京作為首都,對安全管理有著更高標準與要求。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多位工作人員表示,社會一定要明白,安全是企業發展的保障,抓安全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
他們表示,社會上一度存在這樣的誤解:提及消防部門,便聯想到檢查、罰款,仿佛消防工作成為企業經營的干擾因素之一。對此,北京消防部門正積極轉變理念,從原有的監管模式向主動發聲、主動服務模式轉變,并致力于將“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便民利企”納入制度化軌道。
北京市消防救援局防火監督處處長楊欣形象地說:“《正負面清單》既是專項行動的具體舉措,也是消防部門向社會作出的表態與宣言。我們消防部門不是‘拿手什么菜、為企業上什么菜,而是企業想吃什么菜、我們做出什么菜’,為企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與支持。”
針對鳥巢、華熙LIVE?五棵松、首都體育館等高頻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北京消防部門組建了由消防骨干、技術專家等組成的專業團隊,上門服務開展免費“組團體檢”,為企業排查消防隱患,無需企業承擔任何費用。
楊欣表示:“我們對大型活動舉辦場所開展消防安保組團體檢服務后,對消防安全‘把脈會診、開方抓藥’,提升場館自身安全水平。隨后,面向各活動承辦企業開展多維度、多渠道的消防安全宣講服務,全方位筑牢大型活動的安全防線。盡管消防部門不參與大型活動的審批環節、不進行前端監管,但在事中和事后提供的服務日益豐富多元,這也正是企業切實需要的保障。”
餐飲明火,消防有廚房防火分隔等要求
《正負面清單》規定,消防部門不限制餐飲烹飪及傳統工藝制作使用燃氣、果木、炭火等明火。
此條規定一出,不少人提出疑問:曾經商場內不允許使用明火的規定是否一去不復返了?以后在北京是不是哪都可以吃到果木烤鴨、炭火燒烤了?
樊玉磊說:“消防技術規范只是要求使用明火的廚房應滿足防火分隔條件”。
實際上,一些物業單位從安全管理角度出發,常因擔憂明火風險而對餐飲烹飪方式加以限制。但根據國家技術規范和北京市燃氣管理相關規定,瓶裝液化石油氣不得在地下、半地下室內等通風不良場所使用。其余情況下,只要場所符合燃氣接通條件、滿足建筑防火分隔條件等要求,即可使用明火。
從實際情況看,餐廳烹飪無法使用明火還可能存在幾方面因素:一是部分場所未接通燃氣管道,或大型商業綜合體經營業態調整,原用于服裝等零售的商鋪部分區域轉型為餐飲場所,可能面臨燃氣管道接入困難的問題,無法使用明火,只能采用電器加熱設備;二是在一些公共場所進行炭火燒烤等烹飪,可能會不符合環保要求。
一些餐館經營者表示,《正負面清單》從消防技術角度明確了繼續使用明火規范,除此之外明確指出消防部門不對明火烹飪進行限制。這切切實實解決了餐館經營者在與相關機構溝通交流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讓北京這個城市都變得更有煙火氣。
商場停車充電,消防要求符合技術規范
《正負面清單》明確,“消防部門不限制新能源電動汽車在商場、停車場(庫)等區域展示、停放、充電”。北京市消防救援局介紹,這條明確規定源自一家新能源車企的訴求。
該企業反映,若要在商場展廳完整呈現車內系統功能,必須持續供電。但商場曾以“消防安全”為由,不允許新能源車輛在商場展示區充電。由于車輛未上牌無法上路行駛,若使用板車拖至外部充電站充電,會徒增企業成本。
北京消防部門通過“企業服務包”機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速響應,通過屬地消防支隊對該企業10余家門店進行全覆蓋排查,找準問題核心:充電限制的根源并非消防政策禁止,而是一些物業和商場對新能源車輛充電安全風險“認識不統一”,簡單“一刀切”,采取了“不能充”做法,給企業造成困擾。
對此,消防部門聯合相關部門梳理國家新能源產業支持政策,確認充電設施安裝符合技術規范即可使用,不存在強制性禁止條款。最終通過政策解讀和現場指導,幫助企業協調商場同意充電,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展示難題。
不僅在商場內,一些場所對新能源車輛進入簡易機械式立體車庫也存在爭議,擔憂停放車輛一旦發生火災會導致立體車庫多輛車燃燒,造成較大財產損失。
北京消防部門有關人士表示,正規出廠的新能源車輛均通過質量檢測,安全能夠得到保障。他們經調研后明確:立體車庫配備必要消防設施器材,突發情況能夠快速處置,無需額外限制。此舉既回應了安全關切,又保障了城市空間高效利用,避免因過度保守的管理思維阻礙新能源車產業發展。
樊玉磊說:“物業部門承擔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火情險情應急處置職責,消防安全意識較強,這是對的。但可能因為對消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把握不準及擔心安全風險,日常管理中會對一些企業商戶裝修改造、經營活動等進行限制,致使一些企業商戶反映‘別的商場不管、這個商場不行’等困惑訴求。我們正是通過全面梳理歸納國家消防法律法規、建立清晰的政策指引,將被動解決訴求問題轉化為主動防范問題產生,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同時,為營商環境掃清障礙。”
商業外擺,消防部門現場“手把手”指導劃定
一到夏季,室外場所便成為人們就餐聚會的熱門選擇;節日期間,商戶常常希望能夠通過門前外擺桌椅增加營收。然而,室外場地的合理使用一直是困擾商戶的難題——桌椅擺放會不會影響人員疏散?在公共區域設立展臺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此次北京市消防部門優化營商活動專項行動明確,需要通過外擺攤位開展臨時性促銷售賣、展覽展示、餐飲服務、產品發布等商業經營活動,由商圈(商場)管理運營單位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無需消防部門審批(備案),消防部門可協助指導企業劃定活動區域。
北京市消防救援局防火監督處副處長高天陽說:“商業外擺精準劃線服務是北京消防部門的首創。”
例如,消防部門聯合重點商圈管理方,通過測量疏散通道凈寬度、消防車道間距等指標,明確標注“禁止占用區域”與“允許外擺區域”,這一舉措徹底扭轉了以往一談外擺就禁止的保守管理模式。
他說:“消防部門主動‘上前一步’,通過提前服務介入規劃環節,將專業性較強的消防技術規范轉化為商戶可感知、可執行的具體指引。今后,物業管理單位、商戶依據消防部門指導幫助商場劃定的‘外擺區域示意圖’即可合規經營,避免物業、商戶因政策理解差異產生糾紛。”
正如北京大吉巷商場運營負責人所言:“消防部門幫我們劃出的不是‘禁止線’,而是‘發展線’——既讓消費者感受到城市煙火氣,又讓經營者看到政策溫度。”
高天陽介紹,當前商場3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店鋪占比達80%—90%,成為商場業態的主力。
此次《正負面清單中》明確,建筑面積在300平方米(含本數)以下的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可不辦理消防安全檢查;申請人主動申請辦理的,消防部門予以受理。此措施自去年出臺以來,累計減少50%以上的審批量,大幅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
不僅如此,對于需要辦理消防安全檢查審批的場所,單個項目平均審批用時已縮短至4天,比北京市消防《條例》規定的7個工作日減少了3天。這一政策的出臺,不僅為中小商戶節約了真金白銀,更通過“減環節、縮時限”的實際成效,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消防部門“無事不擾”,接受邀約上門服務
此次,北京市消防部門《正負面清單》中明確,嚴禁無計劃檢查、不掃碼檢查和重復檢查。樊玉磊表示,北京消防部門以“無事不擾”為原則,堅決杜絕隨意檢查、多頭檢查等問題。為此,重點推進三項監管機制創新:
一是建立企業消防安全“動態畫像”體系,綜合建筑結構、火災危險性等因素,將企業劃分風險等級,并結合信用記錄實施差異化監管。
樊玉磊解釋,對于風險低信用好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年最多入企檢查一次,特別是對于納入無事不擾企業名單的非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單位不再列入檢查計劃。但對于風險高信用差的企業,會加大檢查頻次。通過這一舉措,實現監管資源從“撒網式覆蓋”向“精準化投放”轉變,既減少對合規企業的干擾,又倒逼高風險主體強化合規管理。
二是嚴格執行“雙隨機、一公開”規范化監管,即檢查對象、檢查人員均通過系統隨機抽取并向社會主動公開,嚴禁任何形式的“選擇性執法”或“隨意上門檢查”。“雙隨機”機制將確保消防檢查“有計劃、有依據、有標準”,實現“無事不擾”。
三是創新性開展企業邀約上門服務。社會單位可以在官網進行申請,邀請屬地消防部門對單位的開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消防管理、宣傳培訓、巡查檢查、隱患整改等予以消防技術指導服務。
“邀請式檢查屬于行政指導行為,對發現的消防安全問題不予行政處罰”,樊玉磊介紹,“針對企業單位、商場市場等營業、生產期間開展消防檢查、測試消防設施等不便的,還可以預約晚間或周末時段。我們盡最大限度減少對經營活動的影響。”
楊欣說:“這種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店小二式服務,既扭轉了過去‘監管即檢查、隱患即處罰’的刻板印象,又通過需求導向的精準幫扶,推動消防工作向主動服務轉變,企業獲得感顯著提升,最終實現營商環境優化與公共安全提升的雙向奔赴。”
“培育整片森林”,助力優化首都營商環境
下一步,北京消防救援局如何讓消防服務成色更足、口碑更響?
楊欣坦言:“《正負面清單》中的舉措猶如破土而出的幾棵幼苗,而要讓消防服務真正惠及企業和百姓、形成氣候,還需悉心培育整片森林。種一棵樹苗容易,培育一片森林卻需長期灌溉與守護。”
他表示,對消防部門來說,《正負面清單》既是“責任清單”也是“壓力清單”,關鍵在于將承諾落到實處。此次推出和明確的一系列涉及消防領域的舉措,是北京消防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的1.0版。北京消防部門將繼續多渠道收集企業和群眾的訴求,對需要調整優化的舉措及時修訂完善,助力優化首都營商環境。
出 品:北京消防全媒體中心
編 輯: 劉鴻濤
審 核:詹 璐
來 源: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