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帕金森,多數人第一反應是 “手抖”。但事實上,震顫只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之一,更多時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表現更值得警惕。臨床數據顯示,約 20% 的患者早期并無震顫,卻因忽視其他信號而延誤治療。想要早發現帕金森,這 3 個 “隱形信號” 必須牢記。
信號一:走路像 “踩棉花”,轉身要 “打轉轉”
正常人轉身時流暢自然,而帕金森患者常出現 “凍結步態”—— 起步時雙腳像粘在地上,走路小碎步往前沖,轉身時需原地小幅度挪動好幾圈才能完成。這種步態障礙往往比手抖更早出現,卻常被誤認為是 “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
信號二:臉上沒表情,眨眼都變懶
“面具臉” 是帕金森的典型特征:面部肌肉僵硬,笑容變得勉強,眨眼次數從正常的每分鐘 15-20 次減少到 5-10 次,連皺眉、咧嘴等細微表情都難以做出。家人常誤以為是 “情緒低落”,實則是變導致的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神經病
信號三:扣子扣不上,寫字越來越小
手部精細動作減退往往比震顫更隱蔽:扣紐扣時手指不聽使喚,系鞋帶要反復嘗試,寫字時字體越寫越小(醫學上稱為 “小寫癥”)。這些癥狀多從單側肢體開始,比如先出現左手握筆困難,逐漸蔓延到雙側。
帕金森病的黃金干預期在癥狀出現后的 3-5 年,早發現可通過藥物、康復訓練等手段延緩進展。若家人出現上述信號,尤其是中老年人,建議盡早到神經內科或帕金森專科就診。記住,比起 “手抖”,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才是身體發出的 “求救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