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多年停工、兩次法拍流拍后,曾劍指“中國第一高樓”的地標項目,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迎來新的轉機。
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中信信托近期向投資人發送《關于召開中信信托?深圳龍崗融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2025年第一次受益人大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計劃推進一項收地化險方案。該方案顯示,深圳有關部門擬以68億元總價,收儲世茂集團旗下“深港綜合體項目”的12宗地塊。
在中信信托召開受益人大會投票之際,一則《世茂集團致中信信托投資人的公開函》也在網上流傳開來,世茂主張“賣地方”未能履約使項目開發進程無法推動,目前已提起行政訴訟,對于中信信托的收地化險方案,其表示68億元補償款不足土地原價值1/3且償付周期長,建議各方攜手與政府協商解決方案,以最大化保障利益。
在業內看來,有了政府收儲托底,深港國際中心停擺的僵局或將被打破,這一收地化險方案的推進,為項目帶來了新的進展與可能性。南都?灣財社記者近期就此事向有關方面致電詢問進展,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官方68億元收地?
據通知內容顯示,中信信托發出的收地化險方案主要有三項:
首先,授權受托人同意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辦事處、深圳市龍崗區土地整備事務中心以土地整備方式,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其地上物。12宗土地及地上物的補償款合計為68億元(包含中信信托西安經開項目對應的一宗地塊,有兩宗公益用地不予補償)。
其次,授權受托人依以物抵債裁定書辦相關手續,繳約2.1億元過戶稅費,取得新不動產權證后,配合辦理12宗地不動產權證注銷、土地入庫等工作,與龍崗區相關部門簽補償框架協議,約定收地、補償、移交及權利義務等;按框架協議,新不動產權證注銷后2個月內簽正式補償協議,補償款分階段支付(2個月付15%、半年付35%,2027年1月31日前付清)。
最后,土地補償款分配方面,計劃對12宗中11宗土地及地上物享有所有權,補償款按本信托計劃抵債部分與12宗整體的北京三中院司法拍賣評估價值比例分配,扣除稅費及信托費用后,核算可分配信托利益。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68億元的補償框架既為信托投資人提供了部分回款可能,也為龍崗區相關部門重新盤活地塊創造了條件。盡管方案中補償金額、支付周期等細節仍存爭議,但相較于長期停滯的現狀,此舉被視為推動項目從“爛尾困局”向“有序盤活”邁進的關鍵一步。
據了解,深港國際中心規劃為集會展、創業、演藝中心及酒店、商業等業態于一體的綜合體,其中超高層建筑原計劃建超700米(后調至約600米),曾定位為粵港合作標志與深圳東部新地標。然而自2022年起,受世茂集團債務危機爆發影響,該項目陷入停工狀態,至今未能完全恢復建設。
針對68億元收回深港國際中心項目的消息,南都·灣財社記者分別向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辦事處、深圳市龍崗區土地整備事務中心致電問詢,但截至發稿尚未取得有效回復。
世茂發聲
盡管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方案的通過或將終結深港國際中心項目自2022年停工以來的處置僵局。但在世茂看來,這一方案并不理想。
世茂在前述公開函中指出,項目土地出讓時,出讓人未取得600米建設高度規劃條件,至今主塔高度不明確,導致項目雖獲民航700米高度批復,卻無法取得有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推進開發。世茂已于2024年9月就此起訴,主張合同無效并索賠,案件一審已開兩次庭,中信信托旁聽并被申請為第三人,目前仍在審理中。
因行政訴訟尚在審理期間,世茂認為,作為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龍崗區相關政府部門,直接拋出收儲行政訴訟爭議標的物12宗土地的方案,影響案件審理,世茂將依法向審理法院及政府部門提出異議。
世茂還透露,68億元補償款不足12宗土地原價值的1/3,且償付周期長,世茂與中信信托及信托計劃全體投資人一樣,因政府無法履行項目期筑高度規劃審批義務,直接間接遭受巨額經濟損失。建議中信信托、各投資人與世茂攜手努力,建立有效溝通渠道,共同與政府協商因項目建筑高度等規劃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或退地退款或項目調規改性后進行開發等,最大化保障各方利益。
事實上,這一補償金額的確與項目當年的拿地成本形成鮮明對比。2017年,深圳市世茂新里程實業有限公司以239.43億元競得大運商務總部功能區約32.19公頃用地,創當時深圳土拍第二高總價紀錄。
但本次涉及收儲的12宗土地并非深港國際中心的全部用地。從《深圳龍崗世茂深港國際中心項目詳細藍圖》可見,項目整體用地分為14宗地,其中兩宗已建成世茂之都公寓,于2020年前后完成備案銷售;剩余12宗土地登記價約176.25億元,這意味著官方此次計劃收儲價格不足原價的四折。
“第一高樓”失約
回溯深港國際中心的建設進程,可清晰看到幾個關鍵節點。2018年,項目啟動建設后,經歷了一段平穩期;2019年,世茂深港國際中心的公寓產品已對外推售,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后,項目IP已經深入人心;2022年,世茂集團債務問題爆發,深港國際中心項目也已陷入停工狀態;2023年,南都·灣財社記者在實地探訪時發現,深港國際中心的展示中心已無工作人員值崗。
從資金端來看,據公開資料顯示,“中信信托·深圳龍崗融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發起于2019年,最早到期時間為2022年2月17日,最短期限為15個月,最長期限為24個月,年化利率在6.8%至7.9%之間,融資被用于深港國際中心項目的建設。
2022年2月16日,中信信托宣布該計劃中57億元項目資金出現兌付困難。因世茂集團子公司、世茂股份控股子公司未按時歸還“中信信托·深圳龍崗融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本息,中信信托提起公證債權文書強制執行。
中信信托所申請的涉案不動產被強制執行后,曾兩次進行拍賣。2023年5月31日,深港國際中心的大部分資產上架法拍,該資產起拍價約130.44億元,評估價約163.05億元,但因無人報名而流拍;同年11月,該資產經歷二次流拍,彼時起拍價格為104.35億元,已較首次拍賣降了26億元。
隨著兩次流拍,2024年7月,中信信托作為“申請執行人”申請以因涉案不動產二拍保留價104.35億元按照抵押及查封順位抵償被執行人所負債務,法院照準。這意味著,世茂將失去深港國際中心的相關資產,直接抵給中信信托以償還債務。
如今,中信信托推動的68億元“收地化險”方案已正式擺上桌面,計劃通過土地收儲為項目債務開辟出口。這座曾承載“中國第一高樓”愿景、被寄予“東部新地標”厚望的深港國際中心,原定于 2025年7月竣工,目前雖仍在沉默中停滯,但隨著政府的下場,這座城市地標項目有望迎來重新拉開序幕的契機。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孫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