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體育中心的頒獎臺上,王思雨死死攥著銅牌,眼眶通紅;楊舒予仰起頭,淚水還是滑進了衣領;韓旭別過臉悄悄抹眼睛,肩膀止不住地顫抖——明明剛以101-66暴擊韓國隊,這群姑娘卻哭得像丟了冠軍。 看臺上的老帥宮魯鳴沉默地望著她們,身后電子記分牌上“季軍”兩個字,在暴雨將至的夜色里格外刺眼。
半決賽對陣日本那晚
深圳體育館涌進四萬球迷,連臺風“韋帕”都擋不住期待衛冕的熱情。 可開場才5分鐘,日本19歲控衛田中心就投瘋了——三分線外抬手就有,單節轟下21分,5記三分球像冰雹砸在中國隊籃筐上。 韓旭拼命撲出去封蓋,指尖離球總差半掌距離;2米26的張子宇轉身回防時,日本隊早已完成兩次快攻。
宮魯鳴賽后攥著技術統計直搖頭
日本三分命中率47.1%(34中16),中國僅26%(23中6)。 扎心的是,小組賽大殺四方的“雙塔”完全失靈——韓旭和張子宇合計僅得24分,比兩人小組賽場均得分還少6分。 當日本混血球員馬烏里迎著張子宇命中跳投時,鏡頭掃到看臺上的鄭海霞,這位傳奇中鋒緊鎖的眉頭里全是焦慮。
一天后對陣韓國,中國女籃把憋屈全發泄在球場上。 首節31-14碾壓開局,張子宇籃下接球瞬間,三名韓國球員掛在她身上像“小孩防大人”。 當她在場時,中國隊凈勝分高達23分——比韓國全隊得分還多。 終場101-66的比分,創下本屆賽事最大分差。
可更衣室沒人歡呼
隊長楊力維低頭盯著地板:“重要的不是贏35分,而是我們本不該打這場球。 ”數據揭露了殘酷事實:這是中國女籃近八年最差戰績——2017年后首次無緣決賽,衛冕冠軍跌到季軍。 頒獎儀式上,黃思靜摸著銅牌苦笑:“準備了三個月高原特訓,熱身賽全勝日本澳大利亞……最后就為這個? ”
半決賽輸球那晚,韓旭在發布會突然哽咽。 記者問起“是否還想留洋”,她眼淚唰地流下來:“這兩年沒去WNBA,是為奧運備戰……可我知道好多人罵我退步了。 ”26歲的她曾是亞洲杯MVP,如今移動速度肉眼可見下滑。 更嚴峻的是,全隊僅她和楊力維有海外經歷,日本隊卻有五人打過WNBA。
宮魯鳴的換人表暴露了青黃不接:核心陣容里王思雨29歲、楊力維30歲、黃思靜33歲。 當翟若云這種新人被推上主力,三分球竟兩度交出10中0。 老帥私下坦言:“現在這批人,能打到2028奧運的不超過三個。 ”
其實中國女籃早意識到外線危機
高原集訓時,全隊每天加練“萬次三分”。 可對陣日本關鍵戰,楊舒予三分5中1、羅欣棫3中1、楊力維4中1——空位打鐵聲回蕩全場。 日本教練賽后直言:“我們研究透了,放她們投! ”
內線優勢反而成了陷阱。 韓旭無奈道:“我和張子宇配合只發揮三成功力。 ”當日本隊用“四防二”切割傳球路線,中國女籃的進攻徹底癱瘓。 宮魯鳴搖頭:“雙塔防快攻就是活靶子,可不用雙塔,我們連韓國都贏不了35分。 ”
頒獎儀式結束時
張子宇把銅牌塞進背包最底層。 這位18歲姑娘小組賽場均18+7,卻被日本隊針對到僅得8分。 看臺上有人喊:“別哭! 你們還年輕! ”她沒回頭,徑直走向更衣室。 身后大屏幕循環播放著田中心慶祝的畫面——那個1米72的日本少女,正穿著WNBA球衣微笑。
更衣室白板上留著宮魯鳴的筆跡:“三分命中率26%→47%,快攻得分8→22,失誤14→6”。 數據冰冷,卻比任何安慰都真實。 當姑娘們拖著行李冒雨離開時,球館外墻“無畏金蘭”的標語被臺風吹得嘩嘩作響。 這場35分大勝,終究成了衛冕冠軍的“退場儀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