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7月22日,乙巳蛇年大暑要來了。六十年才輪上一回的節氣,熱得有點不一般。
太陽到了黃經120度,地表熱量攢夠了勁。北斗星指向西南“未”方位,陽氣頂到了頭。天干乙木生地支巳火,木火相生熱上加熱。
五運六氣說四之氣,太陰濕土加相火余威。上蒸下煮的悶熱,比往年更黏更燙人。南方人出門像進蒸籠,北方雨多褲腳總潮。
有人蹲樹底下罵:“這鬼天氣啥時候完?
”可田埂上的稻子直抽穗,一天一個樣。農業站測過,高溫期水稻分蘗多了15%。
玉米株高周長10厘米,葉子綠得能滴油。老輩人說得準:“大暑不暑,五谷不鼓。”熱歸熱,熱得值,秋后的糧倉才裝得滿。
但旱澇風災也跟著湊數,前月河南淹了200畝。前兒安徽又報,300畝花生被太陽曬蔫。
莊稼瘋長是好事,防災害的弦得繃更緊。村頭王大爺蹲門檻:“光盼著熱可不行。
”“該搭棚的搭棚,該挖溝的挖溝,別等雨來哭。”傳統法子沒過時,伏茶煮夏枯草最實在。曬伏姜配紅糖,灶上熬得滿屋姜香。
福建阿婆說:“燒仙草加菠蘿,苦夏也能甜。”比起窩空調房,出點汗排排濕更舒坦。老祖宗看天吃飯幾千年,哪會沒道理?
熱到極致就轉涼,老輩人掐指算得明。
等過了中伏末伏,秋風該來接棒了。今年這大暑像道坎,熬過去才有好年景。有人問:“六十年一遇的熱,往后會更兇?
”這事兒說不準,咱先把眼前的活干漂亮。想知道更多防暑妙招和農時提醒?
點個關注不迷路,咱接著嘮莊稼經。
天氣多變數不少,具體還得看當地預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