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鵬 宗茈茵 肖雯文(實習)
7月22日,遂平縣褚堂街道辦事處屈莊村吳黃莊的農田里,一片繁忙的抗旱保豐收景象。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運用地下滴灌技術應對干旱,為秋糧穩產增收提供科技支撐。
在吳黃莊的玉米田里,黑色軟管像"血管"一樣鋪設在田間,將水精準輸送到每株玉米的根部。這項今年新推廣的地下滴灌技術,正成為當地抗旱保豐收的"利器"。
"今年玉米6月12號開始種的,有點晚,開始播種的時候就鋪滴灌帶。滴灌帶的好處一個是苗出的整齊,再一個是節水、節省時間 ,500多畝地一個人一天輕輕松松把這地都澆完了。"褚堂街道辦事處屈莊村吳黃莊組村民吳大紀說。
"當前遂平縣玉米基本上處于拔節育穗期,最近一段時間的高溫干旱天氣,對秋作物的生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利用現有的灌溉設施抓緊灌溉,初步解決了旱情。拔節運水期玉米生長需要大量的肥料,可以隨著澆水把肥料加進去,來滿足它的養分需求,同時對一些生長正常的玉米,可以在晚上時間利用植保無人機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者是氨基酸來提高它的抗旱能力。"遂平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孔子明介紹說。
孔子明提醒廣大農戶,高溫干旱易引發蟲害,需提前做好監測防治;當前也正值防汛關鍵期,抗旱的同時要同步清理溝渠,做好防澇準備,一旦出現"旱澇急轉",才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為秋糧豐收筑牢防線。(編輯 詹云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