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應該是當前俄羅斯手里除蘇-57外,最先進的戰斗機,但是這款戰機在國際上的風評卻并不好。
比如在中國的多次軍演中,蘇-35戰機甚至還不敵殲-10C戰機。
后續俄烏沖突爆發,蘇-35還遭遇了“退貨風波”。
不少原本計劃購買蘇-35的國家,比如埃及、印尼等,因為蘇-35戰機在實戰中多次被擊落,基本放棄了采購蘇-35,轉而打算采購別的戰機。
(戰機殘骸)
所以現在中國手里的這些蘇-35戰機,還有什么用呢?
以軍購爭取時間
其實說到中國買蘇-35戰機的事情,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前提,那就是中國當時的國防政策。
那時我們的國防政策是“以軍購爭取時間”,也就是在自身無法生產先進裝備的時候,從國外進口先進裝備,直到自己也能生產先進裝備。
解放軍裝備的蘇35戰斗機
而我國執行這一國防政策也是有策略的,那就是“少量多次購買”。
假設中國需要100架的戰斗機,那么我國就會分幾次,一次性購買20或者25架。
如果在中國購買到第二批次戰機的時候,自己研發的戰機落地投產了,這樣中國就購買了40~50架的外國戰機,剩下50~60架的戰機缺口就可以通過采購國產戰機補齊。
若是中國從一開始直接采購100架國外戰機,那么等國產戰機落地后,因為戰機缺口已經補齊,不需要采購新戰機了,那么本國就不會購買國產的戰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