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宣布進入3.0-Ⅱ戰略階段,并推出商業創新平臺“YonBIP”后,其市值一度接近1800億元。然而,從2021年開始,用友網絡開始逐步走下神壇。截至2025年7月21日,其市值為486.58億元。
先是管理層的更換,2022年王文京重新兼任總裁重回一線,但業績并未回暖,用友網絡2023年交出了上市后首次虧損的答卷;2024年陳強兵接替王文京出任用友網絡總裁,但這一年用友網絡營業收入91.53億元,同比下滑6.56%;凈利潤-20.69億元,同比下滑121.76%;營業利潤-20.68億元,同比下滑129.77%。
盡管在陳強兵治下,用友網絡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但核心業務的下滑,讓用友網絡在2025年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2025年3月28日,黃陳宏因工作調整辭任總裁,王文京再次兼任總裁。
2025年7月14日,用友網絡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6億元到36.4億元,同比下降6.4%到4.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虧損為9.25億元到10.25億元。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用友網絡流動負債114.44億元,同比增長11.80%;其中,短期借款、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接近65億元。而用友網絡28.89億元的現金及等價物顯得“杯水車薪”,用友網絡需要更充盈的現金流注入。
2025年6月27日,用友網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借此募集更多資金以緩解資金壓力,并加速全球化步伐。
主業失速:從神壇跌落,凈虧20億
早在1988年,王文京就建立了用友網絡,以財務軟件起家,1990年推出中國首張財務軟件加密卡,奠定了行業基礎。服務央國企和垂直行業的戰略,讓用友網絡在軟件市場長期一騎絕塵。
“北用友、南金蝶”,在用友網絡的三十多年生涯中,成立于1993年的金蝶國際總是被拿來作對比的,不過在20年間金蝶國際一直也未能完成對用友網絡的超越。
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ERP軟件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2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43%;其中用友網絡、SAP和金蝶國際國際市場份額位列前三,占比分別為33%、14.9%和12.8%。
然而不知何時,金蝶國際正在加速對用友網絡的追趕。特別是,用友網絡2025年虧損進一步加劇,一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7.36億元,延續2024年全年虧損20.61億元的頹勢,且云服務收入增速斷崖式下滑。
2024年,金蝶國際卻交出了62.56億元,同比增長10.15%的業績;雖然還處于虧損當中,但同比收窄32.31%。特別是在云收入上,金蝶國際云收入占比81.6%,續費率92%-97%;反觀用友云服務在2024年營收68.50億元,同比下降3.4%。
用友網絡的成功是抓住了互聯網的浪潮,正因如此每一次技術升級,對于用友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在云計算出現后,用友網絡決心押寶云服務。天眼查數據顯示,為了展示轉型決心,提升客戶認知度,用友公司在2015年初更名為用友網絡。但在2024年的云服務表現上,并未如用友網絡預期那般順利。
2020年,用友網絡營收85.28億元,金蝶國際營收為33.56億元,在營收上雙方差距高達51.72億元;2024年,金蝶國際的62.56億元的營收,與用友的91.53億元差距僅為25.97億元。在金蝶國際大步快跑的時候,用友網絡似乎陷入了停滯。
現金危局:114億流動負債壓頂,IPO成核心籌碼
截至2024年期末,用友網絡21283位員工,2023年末員工總數為24949人,也就是說2024年人員減少3666人;另一方面,金蝶國際的總員工數不足用友網絡的一半。用友網絡的人均創收5.4萬元,不足金蝶的60%,顯示「人海戰術」難以為繼。
然而,習慣高舉高打的用友網絡2024年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合計高達75.28%,造成了成本結構性剛性化的致命傷。
早在2023年,用友網絡正式發布基于數字和智能技術、服務企業和公共組織數智化的最新研發成果——YonGPT1.0。2024年8月10日,用友更新了YonGPT2.0;2025年初,用友網絡號稱服務解決方案YonSuite部署了超過1000個智能體,覆蓋一百多個AI應用場景,如“智友”可跨場景調用智能體協同工作。
“大模型+數智飛輪”策略,本是用友網絡自救的關鍵。問題在于,AI是個提升效率的工具,在過去幾年并未能提升用友網絡銷售能力,2023年和2024年每年都超過25億元的銷售費用才是。
持續的高投入,讓用友網絡現金流高度承壓。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用友網絡總資產222.85億元,同比減少8.48%;總負債132.59億元,同比增長1.37%;資產負債率59.50%,同比增長10.78個百分點;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28.89億元,雖然總額依然很高,但同比減少了29.66%。
在債務方面,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用友網絡流動負債114.44億元,同比增長11.80%;短期借款43.28億元,同比增長21.30%;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10.73億元,同比增長10.14%;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0.95億元,同比增長49.44%。毫無疑問,28.89億元的現金及等價物將難以應付即將到期的流動負債。
正因如此,港交所的IPO對于用友網絡至關重要,預計募資20億-30億元中,部分資金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緩解短期償債壓力。
此外,用友的全球化布局和AI技術投入可能吸引主權基金、跨國資管機構等長期資本。相比A股,港股市場對科技公司的如可轉債、優先股等融資工具更為豐富,且利率水平較低。用友可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成本。
全球化賭注:超1300家海外客戶難掩生態短板
2023年,用友網絡啟動了“全球化2.0戰略”。根據公開信息,用友網絡已新加坡、日本、德國等40+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服務,累計服務300余家海外客戶。
國內大型企業偏好深度定制方案,但該模式難以復制到海外中小客戶群體,在全球化的路徑上,用友網絡依然面臨眾多挑戰。比如,海外市場需深度適配多語言、多財稅合規體系及本地業務流程,而用友BIP平臺雖提供全球模板,但在文化適配與本地化實施資源上仍顯薄弱,難以高效滿足歐美、中東等市場的差異化需求;此外,用友網絡與當地獨立軟件開發商及渠道伙伴的合作規模有限,導致交付能力不足。
海外收入40%依賴中資出海企業,本質上是傳統軟件廠商在“云原生+AI革命”浪潮中的轉型陣痛。用友網絡需要開拓海外本地客戶,這不但需要資本支撐,同樣需要強有力的品牌背書。
據悉,通過港股募集的資金中,70%計劃用于全球化研發和市場拓展,包括在東南亞、歐洲等重點市場建立本地化團隊、適配區域法規的產品開發。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市行為本身是企業全球化能力的“信任憑證”。用友可借助港股平臺提升在海外客戶、合作伙伴中的品牌認知度,例如吸引鳳凰衛視、香港中醫醫院等標志性客戶。通過在港交所IPO,用友網絡可以得到更強有力的品牌背書。
用友網絡需在資金調配、技術全球化及生態協同三端發力,而這一些的基礎都是資金。H股發行計劃旨在補充國際化資金,但面臨監管審批與股權稀釋風險,未來能否如預期,需要持續觀察。
用友需盡快證明其“AI技術落地能力”與“全球化運營效率”,否則可能淪為行業變革的“背景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