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后第二十七屆參議院選舉剖評之三
◆《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隨著7月20日日本參議院選舉塵埃落定,日本自民黨內要求石破茂下臺的聲浪持續高漲,猶如洶涌浪潮,不斷沖擊著石破茂的執政根基。然而,石破茂仍表達了繼續執政的意愿,強調“將繼續履行職責”。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石破茂為保住自己的位置,或將動用多種手段,而日本政局也將在這些力量的拉扯下,走向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首先,可以預測的是,石破茂會進行內部治理改革,破舊立新重塑格局。石破茂深知,自民黨內部傳統派閥的勢力是阻礙其穩固權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他或許會以“去派閥化”為核心,進行大刀闊斧的人事調整。啟用民眾認可度較高的小泉進次郎擔任自民黨干事長,替換選舉對策失利的木原誠二,這一舉措不僅能為自民黨注入新鮮血液,還能借助小泉進次郎的民意基礎,提升自民黨的形象。同時,撤換部分閣僚,對內閣進行重新洗牌,有助于重塑內閣形象,讓民眾看到自民黨改革的決心和誠意。通過削弱麻生派等傳統派閥影響力,石破茂能夠逐步掌控黨內權力,減少內部的掣肘,為自己的執政鋪平道路。
其次,石破茂會努力構建外部聯盟,尋求支持共渡難關。在自民黨內部面臨困境的情況下,石破茂可能會將目光投向外部,尋求與其他政黨建立“部分聯合”框架。國民民主黨或日本維新會等政黨,都可能成為他的合作對象。通過減稅、補充預算等具體政策,石破茂可以爭取這些政黨的支持。例如,在參議院表決中依賴日本維新會支持通過預算案,形成一種新的“準聯合政府”模式。這種外部聯盟的構建,不僅能夠增強石破茂政府的穩定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民黨在政策推行上的壓力,為解決國內問題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方案。
運用拖延戰術,爭取時間扭轉局勢。如果黨內阻力持續上升,石破茂或許會巧妙地運用外交日程來延遲黨內的程序。以日美貿易談判為由,拖到9月黨總裁選舉前突然解散眾議院,再賭一把民意反彈,這是一種高風險的策略,但也是石破茂在困境中可能選擇的無奈之舉。通過解散眾議院,石破茂希望能夠重新獲得民眾的支持,改變當前的政治局勢。然而,這一策略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民意并未如他所愿出現反彈,反而可能會加速他的下臺。
至于未來日本政局的演變方向,首先可以預測的是進入短期震蕩期,政策推行舉步維艱。自民黨如果無法在參議院選舉失利后迅速組建執政聯盟,將被迫以“少數執政黨”身份運行。在這種情況下,政策推行將面臨重重困難。例如,在農業和汽車等敏感領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時,自民黨需要向在野黨讓步,以換取他們的支持。這種讓步可能會導致國內相關產業的利益受損,引發民眾的不滿。同時,政策的反復和妥協也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使日本政局陷入短期震蕩期。
其次是呈現長期碎片化趨勢,民粹主義暗流涌動。“參政黨”等新興勢力在本次選舉中的崛起,將加劇國會的碎片化。“參政黨”在選舉獲勝后,席位可能從1席躍升至7席甚至16席,他們的“日本人優先”主張,迎合了部分民眾的排外情緒,可能會推動日本政治向民粹化轉向。這種民粹主義的興起,將使日本政治更加復雜和不穩定,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將更加激烈,政策制定將更加困難,難以形成統一的國家發展戰略。
再次,出現政權輪替的風險,在野黨已經蠢蠢欲動。如果自民黨持續低迷,日本或許迎來政權輪替。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已經明確拒絕與自民黨分享政權,但其他在野黨四分五裂,短期內難以推出統一首相候選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野黨可能會逐漸整合力量,形成對自民黨的有力挑戰。一旦時機成熟,政權輪替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日本將進入一個新的政治時代。
石破茂為保住自己首相的位置,將采取多種手段進行權力保衛戰。而日本政局也將在這場博弈中,進入一個充滿變數的時期,短期震蕩、長期碎片化和政權輪替的風險都將考驗著日本的政治智慧和穩定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