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季羨林先生,大抵首先會想起他那部真性情的《清華園日記》,一位善于思考、活潑生動的青年就在書頁間像朋友般與你傾訴。
他是不懼衰老的人,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六十歲正是黃金時期。讀書多了,資料掌握也多了,正面和反面的經驗和教訓都已經有了,正是寫作的最佳時刻。”
今日再讀季羨林,這種不懼時間、溶于天地的豁達,仍是當下的人身上所缺乏的東西。
下文摘選自《天地一行客》,經出版社授權推送。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篇幅所限內容有所刪減。
01
人到八十:
每分每秒都不尋常
我不是一個沒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懷疑真有這種人,過去由于一些我曾經說過的原因,表面上看起來,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實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對我已經沒有什么用,用不著再爭名于朝,爭利于市,這方面的壓力沒有了。
記得有兩句詩:“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愿便平常?!蔽椰F在深深地認識到在樸素語言中蘊含的真理。 我現在確實如愿了。但是心情平常到連平常的感覺都沒有了?,F在是二〇〇〇年一月一日,同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了多了一天以外,決沒有任何不同的地方。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到了晚上,仍然會在西方落下。
個人走的路有時候并不由自己來決定,假如我當年留在家里,走的路是一條貧農的路。生活可能很苦,但風險決不會大。我今天的路怎樣呢?我廣開了眼界,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人生,獲得了虛名。我曾走過陽關大道,也曾走過獨木小橋;坎坎坷坷,又頗順順當當,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如果當年讓我自己選擇道路的話,我究竟要選哪一條呢?概難言矣!
小的時候,總希望時光快快流逝,盼過節,盼過年,盼迅速長大成人。然而,時光卻偏偏好像停滯不前,小小的心靈里溢滿了忿忿不平之氣。但是,一過中年,人生之車好像是從高坡上滑下,時光流逝得像電光一般。它不饒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一轉眼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了花甲,滑過了古稀,少數幸運者或者什么者,滑到了耄耋之年。人到了這個境界,對時光的流逝更加敏感。年輕的時候考慮問題是以年計,以月計。到了此時,是以日計,以小時計了。
規定六十歲為老年,在舊社會是可以的。然而,到了今天,專就我們搞人文社會科學的人來說,六十歲正是黃金時期。讀書多了,資料掌握也多了,正面和反面的經驗和教訓都已經有了,正是寫作的最佳時刻。然而社會卻突然告訴你:你已經“老”了!不中用了!成為社會的負擔了!“老齡化”一個“化”字就把你打入另冊。談老色變,好像是談艾滋病、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等等威脅著人類生存前途的禍害一般,老齡人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我真正不了解,談論“老齡化”究竟想干什么?事實上,今天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還能干事、想干事、肯干事的大有人在。老在他們耳邊聒噪什么“老齡”“老齡”,攪得他們不得安寧,這對社會不利,對中青年人也不利。這不是一清二楚的嗎?
我有時幻想,自己為什么不能像朋友送給我擺在桌上的奇石那樣,自己沒有生命,但也決不會有死呢?我有時候也幻想:能不能讓造物主勒住時間前進的步伐,讓太陽和月亮永遠明亮,地球上一切生物都停住不動,不老呢?哪怕是停上十年八年呢?
今天是新年元旦。從夜里零時起,自己已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然而這老景卻真如古人詩中所說的“青靄入看無”,我看不到什么老景??匆豢醋约旱纳眢w,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看一看周圍的環境,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金色的朝陽從窗子里流了進來,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樓前的白楊,確實粗了一點,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過去一樣。時令正是冬天,葉子落盡了,但是我相信,它們正蜷縮在土里,做著春天的夢。水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殘葉,“留得殘荷聽雨聲”,現在雨沒有了,上面只有白皚皚的殘雪。我相信,荷花們也蜷縮在淤泥中,做著春天的夢。總之,我還是我,依然故我;周圍的一切也依然是過去的一切……我是不是也在做著春天的夢呢?我想,是的。我現在也處在嚴寒中,我也夢著春天的到來。
我現在過日子是以天計,以小時計。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是可貴的。我希望真正能夠仔仔細細地過,認認真真地過,細細品味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認為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尋?!?。
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如運動場上的接力賽。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長度,各有各的任務,互相協調,共同努力,以期獲得最后勝利。這里面并沒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別。老年人不必“倚老賣老”,青年人也不必“倚少賣少”。
我同這些生龍活虎般的青年們在一起,他們身上那一股朝氣,充盈洋溢,仿佛能沖刷掉我身上這一股暮氣,我頓時覺得自己年輕了若干年。同青年們接觸真能延長我的壽命。古詩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蔽乙徊环?,二不求神。青年學生就是我的藥石,就是我的神仙。
我們可以說是已經交了棒,看你們年輕人奮勇向前了。但是我們雖無棒在手,也決不會停下不走,“坐以待斃”;我們仍然要焚膏繼晷,獻上自己的余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協力,把我們國家的事情辦好。
人類的前途要由你們來決定,祖國的前途要由你們來創造。這就是你們青年人的責任。千萬不要把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做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徒托空談,無補實際。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這個責任感,都是空談。
中國古代文人對追求長生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蘇東坡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在這里出現“再少”這個詞兒。肉體上的再少,是不可能的,時間不能倒轉的。我的理解是,如果老年人能做出像少年的工作,這就算是“再少”了。
古人不是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嗎?但是,到了今天,時移世轉,應該改一個提法:“人生九十今不稀。”這樣才符合實際情況。我們現在祝人高壽,常說:“長命百歲!”我想,這個說法不恰當。從前說“長命百歲”,是表示期望。今天再說,就成了限制。人們為什么不能活過百歲呢?
老了就得服老,老老實實地服老,才是正道。
平心而論,人老了,不能說是什么好事,老態龍鐘,惹人厭惡;但也不能說是什么壞事。人一老,經驗豐富,識多見廣。他們的經驗,有時會對個人,甚至對國家,有些用處的。但是,這種用處是必須經過事實證明的,自己一廂情愿地認為有用處,是不會取信于人的。
一個人老了,他畢竟經歷的事情多,不管是鹽還是面,都比年輕人吃得多。陽關大道,他走過;獨木小橋,他也踏過。車馬盈門,他有過;世態炎涼,他也嘗過,他替別人抬過轎子;別人也替他抬過轎子??傊?,一句話,世事把他塑造成了一個世故老人。
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凈。
02
生命冥想:
發現當下與遠方
我從來不相信什么神話。但是現在我真想相信起來,我真希望有一個天國??墒俏抑溃殢浬揭呀洖橛《热怂氄?,他們把自己的天國樂園安放在那里。昆侖山又為中國人所壟斷,王母娘娘就被安頓在那里。我現在只能希望在遼闊無垠的宇宙中間還能有那么一塊干凈的地方,能容得下一個閬苑樂土。那里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大地上一切花草的魂魄都永恒地住在那里,隨時、隨地都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我們燕園中被無端砍伐了的西府海棠的魂靈也遨游其間。
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里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涂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結起來。但似乎又在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流動里。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的,像下著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么?卻并不,再比現在沉默一點,也會變成墳墓般地死寂。仿佛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優美的輕適的闃靜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灰的天空像一張薄幕;樹木,房屋,煙紋,云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
在這微白的長長的路的終點,在霧的深處,誰也說不清是什么地方,有一個充滿了威嚇的黑洞,在向我們獰笑,那就是我們的歸宿。障在我們眼前的幕,到底也不會撤去。我們眼前仍然只有當前一剎那的亮,帶了一個大混沌,走進這個黑洞去。
我總覺得,在無量的——無論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宇宙進程中,我們有這次生命,不是容易事;比電火還要快,一閃便會消逝到永恒的沉默里去。 我們不要放過這短短的時間,我們要多看一些東西。就因了這點小小的愿望,我想到外國去。
季羨林在書房
我看了在豆棚瓜架下閑話的野老,看了在一天工作疲勞之余在門前悠然吸煙的農人,都引起我極大的向往。我真不愿意離開這故國,這故國每一方土地,每一棵草木,都能給我溫熱的感覺。但我終于要走的,沿了自己在心里畫下的一條路走。我只希望,當我從異邦轉回來的時候,我能看到一個一切都不變的故國,一切都不變的故鄉,使我感覺不到我曾這樣長的時間離開過它,正如從一個短短的午夢轉來一樣。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摩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絲瓜下面,像達摩老祖一樣,面壁參禪。我仿佛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它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給這樣的瓜特殊待遇,讓它們瘋狂地長;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也無法解釋我上面談到的現象。但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又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絲瓜用什么來思想呢?絲瓜靠什么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從來也沒有人說過,絲瓜會有思想。我左考慮,右考慮;越考慮越糊涂。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跡。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繩子,綠葉上照舊濃翠撲人眉宇。我站在絲瓜下面,陷入夢幻。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
它們鼓動了我當時幼稚的幻想,把我帶到動物的世界里,植物的世界里,月的國,虹的國里去翱翔。不止一次地,我在幻想里看到生著金色的翅膀的天使在一團金色的光里飛舞。終于自己也仿佛加入到里面去,一直到忘記了哪是天使,哪是自己。這些天使們就這樣一直陪我到夢里去。
當時對我來說,外語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我認為,方塊字是天經地義,不用方塊字,只彎彎曲曲像蚯蚓爬過的痕跡一樣,居然能發出音來,還能有意思,簡直是不可思議。越是神秘的東西,便越有吸引力,英文對于我就有極大的吸引力?!看位貞泴W習英文的情景時,我眼前總有一團零亂的花影,是絳紫色的芍藥花。原來在校長辦公室前的院子里有幾個花畦,春天一到,芍藥盛開,都是絳紫色的花朵。白天走過那里,紫花綠葉,極為分明。到了晚上,英文課結束后,再走過那個院子,紫花與綠葉化成一個顏色,朦朦朧朧的一堆一團,因為有白天的印象,所以還知道它們的顏色。但夜晚眼前卻只能看到花影,鼻子似乎有點花香而已。這一幅情景伴隨了我一生,只要是一想起學習英文,這一幅美妙無比的情景就浮現到眼前來,帶給我無量的幸福與快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經驗: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是容易解釋的:一定要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客觀地去觀察。難道我們就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這種習慣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永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嗎?我想自己先試一試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現在再走過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見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視無睹,而是盡情地欣賞?;被ㄒ卜路鹗堑玫搅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語,又對我講話。周圍的山石樹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來,一片生機,融融氤氳。荷塘里的綠水仿佛更綠了;槐樹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籬笆里開的紅花仿佛更紅了。風吹,鳥鳴,都洋溢著無限生氣。一切眼前的東西聯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03
善與惡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
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像形而上學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天下哪里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里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有時候,我簡直懷疑,天地間是否有一種叫做“壞人基因”的東西?可惜沒有一個生物學家或生理學家提出過這種理論。我自己既非生物學家,又非生理學家,只能憑空臆斷。我但愿有一個壞人改變一下,改惡從善,堵住我的嘴。
現在人們有時候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為它餓。它不會說謊,不會耍刁,決不會先講上一大篇必須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灑灑,然后才張嘴吃人。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人或動植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綜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以“理”字為準繩,可以分為三個時代:絕對講理的時代,講一點理的時代,絕對不講理的時代。
舊社會有一個說法,叫“滅門的知縣”。知縣雖小,他能滅你的門。等而上之,官越大,“理”越多。到了皇帝老爺子,簡直就是“理”的化身。即使有什么《律》,那是管老百姓的。天子是超越一切的。舊社會還有一句話,叫“天子無戲言”。他說的話,不管是清醒時候說的,還是酒醉后說的,都必實現。不但人類必須服從,連大自然也不能例外。
有人把辯證法弄成了詭辯術,老百姓稱之為“變戲法”。辯證法稍一過頭,就成了形而上學、唯心主義、教條主義,就成了真正的變戲法。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封建時代贓官比清官要好。清官能延長封建統治的壽命,而贓官則能促其衰亡。周興、來俊臣一變而為座上賓,包拯、海瑞則成了階下囚。
04
四季感懷
古人詩:“鎮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垅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到枝頭已十分?!?strong>詩人的春天是嗅出來的。在過去的九十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過我的某一個感官,感知春天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光明,眼前有無限的希望。
1 99 6年,季羨林在北京
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ǘ洳淮螅习紫嚅g?;ㄐ魏皖伾紱]有什么特異之處。如果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兩朵,幾朵。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勢了。
我們常講什么什么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地奇妙。二月蘭一“怒”,仿佛從土地深處吸來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氣直沖云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
朝陽越升越高,透過濃密的枝葉,一直照到我的頭上。我心中一動,陽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啟迪著什么,它暗示著什么。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每天早上對著初升的太陽,靜坐沉思,幻想與天地同體,與宇宙合一。我從來沒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沒有這一份福氣??墒俏乙哺械教柕耐Γ闹兴季w騰翻,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視萬有了。
我常常一個人在暮春五月到山上去散步。暖烘烘的香氣飄拂在我的四周。人同香氣仿佛融而為一,忘記了花,也忘記了自己。
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么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
月很明,西山頂上有一片火,大概是野火吧,熠耀著,微微地發紅。自一下樓就看到了,沿著生物館后的馬路走向西門,隨時抬頭可以看到這片火。出了校門,在影綽綽的樹的頂上,又看到這片火。沿著校外的大路走回來,走到宿舍門口的時候,西山頂上的火還在亮著,而且更亮了。我笑著說:“這是上帝給我的啟示,我的inspiration ?!?/p>
晚飯之后,早已過了黃昏時分。我們走出校門,走到唯一的一條橫貫全鎮的由南向北的大路上,想領略一下古鎮傍晚的韻味。此時,全鎮一片黢黑,不見一個人影,沒有一絲光亮。黑暗仿佛凝結成了固體,伸手可摸。仰望天空,沒有月亮,群星似更光明。身旁大樹的枝影撐入天空,巍然,森然。萬籟俱寂,耳中只能聽到遠處泉聲潺湲。我想套用一句唐詩:“泉響山愈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真仿佛遠離塵境,遺世而獨立了。我們在學校的一座小樓上住了一夜。這是我一生最難忘的一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