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閨蜜小琳聚餐,她跟我說:“你記不記得半年前我跟你吐槽的那個客戶?昨天他剛簽了第二筆訂單,還說我比十年經驗的銷售會聊天。”
我當然記得。半年前小琳剛轉行做銷售,為了拿下某制造廠的采購單,她把產品參數背得滾瓜爛熟。
結果第一次見面,客戶剛問“售后服務時間”,她就噼里啪啦甩出一串數據:“我們全國有32個服務點,4小時內到達現場,72小時解決問題……”客戶皺著眉打斷她:“這些資料官網都有,我想聽點不一樣的。”
后面客戶說預算有限,問能不能降價,她急了:“我們的質量和服務絕對是對得起這個價格,很難再降價了!”客戶沉默兩秒,來了句“那我再考慮考慮”,轉身就走了。
“現在想來,我當時真的很傻。”小琳舉著奶茶說,“還是張總點醒了我,他說‘你說的每句話都在證明自己,客戶哪有機會說話?’”
而小琳最近悟到的門道,是一個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心理學定律:古德曼定律。
這是定律由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古德曼提出,其核心觀點是:沉默既是無聲的語言,也是一種溝通策略,沒有恰當的沉默,就沒有良好的溝通。
因此這個定律也被稱為“沉默效應”,就像你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他們講到關鍵處突然停住,你會忍不住追問“后來呢?”;談判時對方沉默三秒,你會不自覺地想“他是不是對我剛才的話有意見?”
這種“被傾聽”的渴望,會讓人更愿意暴露真實需求。
為什么你越“會說話”,關系越容易崩
小琳之前踩的坑,其實我們都經歷過:
- 和伴侶吵架時,你句句反駁“我不是這個意思”,結果對方摔門而出;
- 孩子沉迷手機,你苦口婆心講“學習多重要”,TA低頭刷視頻頭都不抬;
- 職場匯報時,你準備了半小時的“完美發言”,領導卻在中途打斷:“說重點。”
這是因為當你在滔滔不絕時,對方的注意力會被你的“表達欲”占據,本能地啟動防御模式:“TA到底想說服我什么?”、“TA的目的是什么?”
沉默不是擺爛,而是聰明地閉嘴
(1)親密關系,用沉默化解“情緒炸彈”
女生說:你又忘了我們紀念日!可能很多男生都會解釋說:我工作這么忙,下次一定記住。
下次不妨試試這么做:
先深呼吸,把辯解咽回去,等她罵累了,抱抱她,說:“我知道你現在特別委屈?我可能做些什么來彌補我的錯誤呢?”
爭吵時,大腦會被“戰斗或逃跑”的應激反應占據,而沉默能讓對方的“攻擊欲”無處釋放,逐漸冷靜下來,再加上一個溫柔的小動作,可以讓對方意識到“你還在乎我”,情緒自然軟下來。
(2)談判壓價,用沉默讓對方主動讓步
以前的小琳在聽到客戶說:“你們價格比其他家高10%”時,會下意識地解釋自己產品的質量有多好,背后的成本有多高,是絕的對得起這個價格的。
但每次都適得其反,現在的她學會了,先沉默5秒,低頭假裝翻看資料,然后再抬頭問對方:“您覺得這個差價主要是影響了您這邊的預算,還是擔心我們的價格虛高呢?”
其實,客戶的潛臺詞是“我想要你們降價”、“我對你們的產品值不值這個價存疑”,而小琳適當的沉默,可以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顧慮有被認真重視了,后續更愿意透露出自己真實的意愿。
寫在最后
以前我總覺得,“會說話”才是高情商;現在才明白,“會閉嘴”才是頂級修養。
我們總害怕沉默會讓自己顯得“沒本事”、“沒存在感”,卻忘了,所有好的關系,都始于“我愿意聽”;所有好的溝通,都終于“你愿意說”。
如果今天的內容對您有一點幫助,就請隨手點個「贊」吧~
關注我,定期分享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