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于1975年10月的《看圖說話》是中國首本全彩橫版幼兒期刊,這本專為3-6歲兒童打造的刊物,曾連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經典作品,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在《看圖說話》迎來創刊50周年紀念之際, “童言稚語——從看圖說話到閱讀人生”主題展日前正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開展,鋪陳開《看圖說話》半個世紀的童真成長軌跡。
展覽現場
《看圖說話》創刊號
“兩只大眼睛,一張小嘴巴,眼睛來看圖,嘴巴來說話……” 展覽前言中這段童趣兒歌,道出了《看圖說話》陪伴小讀者成長的溫暖記憶。這本幼兒期刊以獨特版面設計助力親子共讀,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自其創刊起持續征訂收錄,現存的40余冊合訂本及少量單本共計 579 期,成為珍貴的特色館藏。此次展覽以少兒館館藏為基礎,回顧《看圖說話》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精選歷年經典內容,鼓勵幼兒在探索中自由表達,培養終身閱讀的熱愛。?
步入展廳,仿佛走進一座童真時光館。從創刊初心到語言啟蒙,從名作搖籃到愛的陪伴,展覽以自然流淌的敘事展現《看圖說話》的發展軌跡。初識好友“你好,《看圖說話》”篇章展現期刊的辦刊歷史,闡釋服務3-6歲幼兒的初心;語言啟航“我們一起看圖學說話”精選生活化內容,助力幼兒掌握詞匯、提升表達;名作搖籃“我們一起看圖賞名作”重現“上海十月兒童詩會”與期刊的牽手合作,展示現象級作品《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連載起源;愛的啟蒙“用心陪伴,用愛啟蒙”篇章彰顯刊物對幼兒品德、審美與閱讀能力的全面滋養。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連載起源。
1992年1月登載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展廳內,“小兔過河” “圖書館,我來了”等沉浸式互動展項巧妙融入刊物的“邊玩邊學”理念,孩子們在幫小羊智斗野狼、演繹借書趣事、探索書香房間的互動游戲中,鍛煉思維、學習禮儀、激發表達熱情,真切感受閱讀的快樂。
兒童文學作家、上海作協副主席殷健靈回憶,自己在《看圖說話》創刊之初就接觸到了這本讀物。1978年,殷健靈在地處南京的上海飛地上小學一年級。母親給她訂閱了各種各樣的兒童報刊,其中就有《看圖說話》。
殷健靈還記得當初觸摸這本書的手感,“軟軟薄薄的一本,開本和別的刊物都不一樣”,后來,她知道這叫做橫16開,“閱讀的時候特別舒展放松。對于低年級的我,它顯得親切,因為里面有很多圖畫(主要是連環畫),有鮮艷豐富的色彩。”
《看圖說畫》鮮艷的圖畫深受小讀者喜愛。
這些年,圖畫書、繪本早已普及,很多人認為繪本、圖畫書是舶來品,但殷健靈認為,《看圖說話》就可以說是早期圖畫書形式的兒童刊物,和其他同類型刊物相比,它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和學前教育緊密結合,為一線幼兒教育服務,有鮮明的實用性;再如堅持請一流作家和畫家撰稿和繪畫。陳伯吹、方軼群、洪汛濤、魯兵、魯克、任大霖、任溶溶、圣野、張秋生、劉保法、鄭春華……都曾是這本刊物的作者。
今天,兒童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單純的紙質閱讀,兒童獲得知識和審美藝術熏陶的渠道也比過去多得多。但殷健靈相信,50歲的《看圖說話》仍在重新煥發生機,“它在以更富創新的內容和形式去贏得小讀者,深度參與到孩子的文學、藝術的啟蒙教育中去,在下一個50年青春常在,持續發光。”
展覽現場。
鄭春華是《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作者,這部作品的首發就是在《看圖說話》上,“盡管這是一本小朋友讀物,但當年滲透力非常廣。” 鄭春華回憶,當年《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得以改編成動畫片上映,也得益于《看圖說話》的影響力,“當初上海科學電影制片廠想拍一部兒童片,他們一位員工是個年輕的爸爸,孩子在讀《看圖說話》,就把《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推薦給了導演,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動畫片。”如今鄭春華依然在為《看圖說話》撰稿,在他心中,50歲的《看圖說話》永遠是一個“可愛的5歲的寶寶”,帶給讀者溫暖。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楊燕娜表示,少兒圖書館擁有大量少年兒童讀物館藏,近年館方都在不斷努力,致力于豐富和完善館藏的獲取、挖掘與揭示工作。近年來,少兒圖書館已推出了百年童書系列展、《小朋友》沉浸式閱讀展、《十萬個為什么》成長展、近代兒童啟蒙讀物館藏奇妙展等館藏主題展。此次推出的“童言稚語——從看圖說話到閱讀人生”主題展亦是挖掘館藏呈現的展覽。
近年來新出版的《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堅持用真善美的故事和純手繪的圖畫,旨在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閱讀熱情,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它不僅深受學齡前兒童的喜愛,更是廣大家長和幼教工作者的良師益友。” 楊燕娜表示,隨著公共圖書館呈現低幼讀者及親子家庭逐漸上升的趨勢,“奶瓶讀者”越來越多,館方將在兒童友好型圖書館、新空間環境方面加強建設,以更好地回應現今家庭教育對閱讀啟蒙的重視以及社會對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期待。
上教社黨委副書記董龍凱感慨,五十年間,《看圖說話》從幾頁薄紙成長為滋養幼兒全面發展的“心靈花園”,內容從基礎認知拓展到培育共情、激發想象、啟迪科學萌芽,“我們逐步摒棄單向灌輸,無論是‘小豆苗講故事’欄目鼓勵親子共讀,還是‘看圖編故事’里邀請小讀者編故事,我們努力讓期刊成為孩子們可以自由表達、主動探索、與伙伴共享的‘快樂舞臺’。在這里,孩子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充滿熱情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面對數字時代,董龍凱表示,《看圖說話》積極融合新媒體技術,打造立體閱讀體驗,讓傳統的“看圖”插上數字化翅膀,成為跨越時空限制的“會說話的圖畫世界”,更貼近新一代兒童多元的感知與學習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