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懷市全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下,仁懷市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的遭遇卻如同一記警鐘,敲響在社會各界的耳畔,引發了廣泛關注與深刻思考。該公司聲稱在經營過程中遭遇重重阻礙,尤其是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延續辦理波折不斷,背后復雜的糾葛與可能存在的利益鏈條,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圖為:仁懷市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
企業深陷困境:許可證辦理舉步維艱
據了解,仁懷市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有著深厚的發展根基,其前身為2011年的聚鑫砂石廠。經過多年籌備與發展,并在仁懷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成功組建。從2016年至2021年,砂石廠累計投資1800余萬元。在取得相關許可證后,本應穩步前行,然而其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延續辦理卻陷入了重重困境。
圖為:仁懷市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因被迫關停廢棄的機器
公司法人兼總經理李明社介紹,2016年公司建廠時,在當地鄉政府的牽頭下,企業與300米安全區域內的住戶簽訂了房屋拆遷補償協議和轉讓協議,并在鄉、居委會的見證下,足額支付了所有費用。李明社出示了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轉讓協議,以及大壩鎮人民政府和大壩街道居委會出具的支付“證明”。該證明明確顯示:“茲證明大水井砂石廠安全距離(丁永順、陳永財等12戶搬遷戶)補償款于2016年5月16日全部兌付屬實”,落款為大壩鎮人民政府和大壩街道居委會。李明社氣憤地表示:“法院打官司理應講究證據,但法官卻輕信被告一方的說辭,認定我們沒有支付丁永順的房屋拆遷補償款,而是爆破時對房屋造成損壞所支付的賠償款。企業還未開始生產,怎會預知會對其房屋造成破壞并提前支付七千元賠償款?這在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令人無奈的是,丁永順事件僅僅是該公司困境的開端。拿到拆遷補償款不久,陳永財便回到原住地修建永久性住房。作為企業業主,李明社既無權干預,也無法制止,只能及時向大壩鎮政府提交申請。申請中指出,陳永財2017年回到原住地修建永久性住房,對企業安全生產造成影響,同時違反了國家相關規定,希望大壩鎮政府出面解決,政府相關人員也在這份申請上簽了字。但企業的申請猶如石沉大海,始終無人出面制止。
在萬般無奈之下,企業于2018年6月21日再次向大壩鎮土管所提交內容相同的申請,希望土管所能伸出援手,制止陳永財的違法行為。盡管申請上有工作人員向潔的簽名,但問題依舊未能得到解決。公司股東楊啟秀表示:“房子建好后,陳永財去世了,由于當時房子無人居住,我們便租用過來給工人居住。當時我們還在生產,仁懷市安監局也要求我們這樣做,因為該房屋處于礦區300米范圍以內。”這也正是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書所提及的,原告與該戶簽訂租賃協議,將房屋租賃后用作公司員工宿舍等用途。
自2021年12月起,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先是被要求整改申請材料,緊接著因信訪件導致頒證暫緩,后續現場核查又發現礦區周邊存在諸多影響因素,如居民未搬遷,仁懷市雄關漫道中藥材種植基地在旁作業,且該基地被指以種植為幌子違法修建輝煌磚廠并占用基本農田,同時評價報告也存在不準確的情況。企業投訴后,遵義市應急管理局于2022年4月27日作出不予延期通知。此后,法院判決歷經波折,從播州區人民法院撤銷通知,到清鎮市人民法院作出不同判定,再到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整個過程充滿爭議。
圖為:仁懷市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采礦許可證
應急管理局:流程與監管遭質疑
面對重重困難,李明社和股東們仍堅持前行。2019年11月18日,貴州省應急管理廳印發《關于委托頒發管理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通知》(黔應急【2019】218 號),將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委托給各市(州)應急管理局實施,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也在驗收范圍內。2021年12月27日,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向遵義市應急管理局申請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手續,并提交了2021年9月南昌安達安全技術咨詢公司出具的《安全現狀評價報告》。2022年1月27日,遵義市應急管理局到現場復核后,制作了《非煤礦山現場核查情況表》,顯示礦區300米范圍內有五家居民住戶未搬遷,礦區南側緊鄰仁懷市雄關漫道中藥材種植基地。
2022年4月27日,遵義市應急管理局作出不予延期通知書。李明社回憶道:“面對遵義市應急管理局不予延期的通知,我和幾位股東猶如五雷轟頂,那段時間夜不能寐,極度焦慮。一旦安全生產許可證無法順利延續,投資數千萬元的砂石廠將面臨停產,幾十號員工也將全部失業。”楊啟秀也表示:“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向遵義市應急管理局服務窗口提交安全生產許可證延續材料時,窗口工作人員檢查資料無誤后向領導匯報,卻被告知公司有信訪案件,暫不予發放延期安全許可證。經詢問得知,仁懷市雄關漫道中藥材種植基地以砂石廠距離不到300米為由向遵義市應急管理局信訪。”楊啟秀情緒激動地說:“兜兜轉轉好幾年,我身心俱疲,絕望時甚至有跳樓的念頭。應急管理局在幾次庭審中一直強調幾戶村民未搬離礦區安全300米范圍,可我們生產前的批復是如何下來的?而且長期以來,仁懷市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還定期或不定期前來檢查,難道他們不清楚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嗎?”
圖為:遵義市應急管理局不予延期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通知
遵義市應急管理局在此次事件中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企業及社會對非煤礦山企業延續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具體手續流程存疑,包括文件資料要求與審核重點等。以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為例,其曾完成農戶搬遷并獲證,但后來又出現農戶私建房屋的情況,應急管理局在此期間的監管措施與效果飽受詬病。外界質疑應急管理局存在雙重標準,部分同等情況的企業并未遇到類似困境,應急管理局需對此作出解釋。在專業要求方面,不同生產規模企業的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差異,尤其是爆破作業規定依據也亟待闡釋。此外,窗口因信訪件暫緩頒證的依據,以及如何平衡信訪與行政審批流程關系,還有對企業周邊中藥材基地與民房相關問題的處理情況,包括是否實地勘察及后續監管規劃等,都是亟待回應的關鍵問題。
圖為:仁懷市設置砂石土礦山部門審查意見表
自然資源局:罰款背后疑點重重
仁懷市自然資源局對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作出的罰款決定同樣引發諸多疑問。該罰款是因土地使用到期未拆除相關設施還是土地流轉過期?其違規事實依據、處罰標準及依據來源都需要詳細說明。外界關注是否存在“以罰代管”現象,以及這種監管模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此外,在促進企業依法依規用地方面,除罰款外,自然資源局還有哪些監管舉措與服務措施,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所在。
圖為:2024年3月12日仁懷市自然資源局行政處罰決定書
水井鎮政府:平衡利益面臨挑戰
“法院打官司講究證據,但法官卻聽信被告一面之詞,認定我們沒有支付丁永順的房屋拆遷補償款,而是爆破時對房屋造成了損壞支付的賠償款。”李明社非常氣憤:“黑紙白字怎能信口雌黃,我企業還沒開始生產就預知會對他的房屋造成破壞,提前支付給他七千元賠償款,邏輯上就說不過去。”
而丁永順的事情只是該事件中的一道開胃菜,可笑的是拿到拆遷補償款不久的陳永財也回到原住地開始修房子,而且還是永久建筑。作為企業業主,李明社既不能干預、也無法制止,所以及時向大壩鎮政府寫了申請。該申請大意是拿了房屋拆遷補償的陳永財 2017 年又回到原住地修建永久性住房,對企業安全生產造成影響,同時也違反了國家的相關規定,希望大壩鎮政府出面解決,而政府相關人員也在這份協議上簽了字。
企業的申請如石沉大海,期間一直沒有人出面制止。“我們一邊要生產,一邊還得提防陳家修房子的人員安全,畢竟他的房子離我們生產距離最近。”李明社很無奈:“幾個股東投入了那么多資金進去,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大家將血本無歸,后果不堪設想。”
仁懷市水井鎮人民政府在此次事件中也面臨嚴峻考驗。企業反映發現老百姓回遷及重建現象后已及時報告,那么政府后續的調查落實工作進展如何?其工作流程與進展情況需要公開透明。在百姓回遷重建手續審批方面,標準與流程是否合理公正,怎樣確保既能保障居民權益又能維護企業正常經營秩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圖為:仁懷市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附近村民新蓋的房子
在全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下,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的遭遇對當地營商環境產生了何種影響?鎮政府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改善局面,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促進企業與居民和諧共生,這無疑是對鎮政府執政能力與智慧的重大挑戰。
爭議焦點與各方回應
近日,仁懷市相關部門在回復中稱,對于該企業的《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延續地方沒有審批權,但可以協助企業按規矩流程和規矩全力協助;關于周圍群眾回遷重建事宜當事人說法不實,企業拆遷補償款7000元應為炮轟房屋受損賠償費,而該房屋已被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令沒被企業征收;針對“本地企業打壓外地企業的情況不存在。”兩家企業都是本地人,不存在雙標。
然而,企業法人李明社出示的相關協議和證明,反駁了相關部門的回應。此外,拿到拆遷補償款的陳永財回遷重建,企業多次向大壩鎮政府及土管所申請制止卻無果。企業出于安全考慮租用該房屋給工人居住,而仁懷市雄關漫道中藥材種植基地因砂石廠距離不到300米信訪,導致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受阻。實際上,該中藥材種植基地被指以種植為幌子違法修建輝煌磚廠,且占用基本農田,仁懷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曾多次對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企業認為守法企業為違法企業讓路,背后可能存在人為因素。李明社無奈地表示:“有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老百姓不認,向政府相關部門求助卻無人理會,違法企業狀告合法企業卻得到保護,法官采信調查報告而不采信書面證據,這已不是人心問題,而是營商環境的土壤出現了病變,令人堪憂。”
目前,大水井建材有限公司雖歷經多次訴訟仍未改變安全生產許可證不予延期的局面,企業經營陷入困境。2024 年12月18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之緊鄰的仁懷市高樓口建材有限公司(仁懷市大壩鎮洞灣砂石廠)卻生意火爆,門前車水馬龍,而礦區300米安全范圍內的住戶并沒有因此受其影響,生產生活自然規律,與之破敗不堪的大壩鎮大水井砂石廠形成鮮明對。仁懷市應急管理局是否玩雙標,亟待官方給出明確答復。
2025年3月,仁懷市政府部門回復說:“針對此事件,仁懷市市長親自召集幾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了專題會,最終形成三個解決措施:一是合并,二是擴能,三是當地的國有企業入股。但是當事人有點不配合,我們也在全力做線下工作。”然而,截止發稿前,企業負責人反饋稱,始終沒有任何部門或負責人主動聯系他們協商解決此問題,相關訴求如石沉大海。這究竟是此前的推諉扯皮延續,還是另有隱情?
陽光之下亦有陰影,營商環境若存死角,企業發展便受阻礙。仁懷市政府亟待為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筑牢防護,營造優良營商環境,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