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以色列外交部發表聲明,正式拒絕多國聯合聲明,斥其“脫離現實”且向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傳遞錯誤信號。
央視新聞報道配圖
聲明強調,哈馬斯應對有關釋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協議的破裂及未能停火負全責。聲明指出,哈馬斯散布涉以虛假信息,同時在人道援助點蓄意制造沖突傷害平民。聲明稱,以色列已多次表示接受具體的加沙停火提案,但遭哈馬斯頑固拒絕。以方批評國際聲明未向哈馬斯施加應有壓力,忽視該組織對沖突持續及人道危機的責任,呼吁在談判進行的敏感期應避免此類干擾性表態。
英國、法國等25國當天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呼吁立即結束加沙沖突,并譴責由以色列主導的人道援助分發模式。
這一事件發生在巴以沖突持續升級、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之下。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局勢急轉直下。加沙衛生部門 7 月 20 日公布的數據令人痛心,自 5 月底美以支持的 “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 啟動運作后,近千名加沙民眾在領取援助物資時遭遇襲擊身亡,另有 6000 多人受傷。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對加沙地區的基礎設施造成了災難性破壞,醫院、學校、居民住宅等關鍵設施滿目瘡痍,大量平民流離失所。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統計,目前加沙地帶超過 70% 的人口(約 200 萬人)急需人道主義援助,食品、飲用水、醫療物資等基本生活資源極度匱乏,疾病肆虐,民眾的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25 國聯合聲明的發布,彰顯了國際社會部分力量對加沙地區人道主義災難的嚴重關切,以及對推動沖突結束的急切期望。
以色列拒絕聯合聲明的理由主要圍繞對哈馬斯的指責。聲明強調哈馬斯應對釋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協議的破裂及未能停火負全責,指責哈馬斯散布涉以虛假信息,在人道援助點蓄意制造沖突傷害平民。以色列還稱已多次表示接受具體的加沙停火提案,但遭哈馬斯拒絕。不過,從國際社會的廣泛反應來看,以色列在巴以沖突中的軍事行動及對加沙的管控措施一直飽受爭議。《人民日報》曾多次發文指出,以色列在巴以問題上憑借軍事優勢及部分國家支持,在領土爭端、定居點建設等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是沖突持續的重要因素。此次 25 國聯合聲明,實際上也是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在巴以沖突中一系列行為的一次集中回應,試圖通過聯合施壓,推動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回歸談判桌。
在巴以沖突的漫長歷程中,國際社會一直試圖推動雙方實現和平。“兩國方案” 長期以來被視為解決巴以沖突的合理框架,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由于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持續擴建定居點、對加沙地帶采取封鎖等強硬措施,以及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長期積累的矛盾與沖突,使得和平進程屢屢受挫。此次 25 國聯合聲明,可以看作是國際社會對當前巴以沖突局勢的一次重新審視與積極干預,旨在打破現有的沖突僵局,推動巴以雙方朝著和平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然而,以色列的拒絕無疑給這一努力蒙上了陰影,使得巴以沖突解決之路再次遭遇重大阻礙。未來,國際社會如何進一步協調立場,平衡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影響力,推動雙方實現真正的停火與和平,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