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2時多,上海浦東新區合慶鎮奚陽路555號的合慶火龍果莊園里,突然沒了往日的平靜。幾個大棚的全光譜LED補光系統一下子出了故障,大片黑暗在棚內悄悄蔓延開來。“7月可是火龍果結果的關鍵時候,果子的大小、顏色、甜度,全指望著這補光系統呢!”莊園技術總監陳鳳婷急得不行。
國網上海浦東公司金橋供服中心“火龍果電力服務保障服務隊”來到浦東合慶火龍果莊園大棚內,開展火龍果全自動滴灌澆水系統的維修排障工作
緊急時刻,收到求助電話的國網上海浦東公司金橋供電服務中心的客戶工程師張浩很快趕到現場。大棚里悶熱得像個大蒸籠,張浩顧不上這些,馬上跪在潮濕的田壟間,拿著萬用表,仔細檢查故障線路。沒一會兒,汗水就把他的工作服濕透了。一番檢查后,張浩發現是補光系統的一個關鍵穩壓模組過熱燒毀,導致線路短路。他迅速從工具包里拿出備用熔斷器等設備,熟練地進行更換,經過一番緊張操作,故障線路終于恢復正常,大棚里重新亮起了燈光。
2025年初,合慶火龍果莊園啟動“智慧果園及產業化能級提升項目”,這個項目得投1.34億元,其中全光譜補光系統要覆蓋1080畝園區,面積有4.4萬平方米。早些年每到用電高峰期,莊園里就各種狀況不斷:自動開合的大棚頂間歇局部跳閘,全自動滴灌澆水系統也不是十穩定。要讓火龍果長得好,精準的環境控制少不了,而這穩定的電力保障,那更是重中之重。
為了解決這些麻煩,國網上海浦東公司金橋供電服務中心當起了“電保姆”。工作人員頂著大太陽,一方面把合慶地區的供電線路仔細查了個遍,還推進農配網改造,提高供電能力;另一方面,根據莊園用電的特點,專門定制了智能供電管理模式,幫著莊園技術部門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這些關鍵數據,讓灌溉、補光、通風這些設備都能穩定自動運行。
電力部門知道莊園這個項目后,抽調技術骨干組成“火龍果電力服務保障專隊”,給項目提供技術指導。要是現場用電碰到急難問題,專隊的人直接就到田間大棚,和園區技術人員一起維修排障。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200多次安全巡檢,排除了37處隱患。
陳鳳婷對此感觸很深:“這24小時全光譜LED補光系統能不能穩定運行,對火龍果增產太重要了。裝上這系統后,畝產從3000斤一下子漲到6000斤,這背后要是沒有穩定的電力供應,根本不行,電力工作人員確實出了不少力。”
在穩定電力的保障下,合慶火龍果產業慢慢形成了“種植、加工、文旅”的全產業鏈模式。莊園里56個品種的火龍果,年產量能達到500噸。靠著電力驅動的智能分選設備,優質果率能提高到92%,鮮果價格比普通市場高出40%。像“酉神”酵素、醒回酒伴侶這些深加工產品,還賣到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一年銷售額能超過8000萬元。2024年,合慶火龍果在浦東新區農博會上還拿了“最受歡迎農產品”獎,品牌越來越有名氣。
產業發展起來,不光企業賺了錢,周邊老百姓也得了實惠。莊園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了周邊近百名農戶就業,這些農戶平均年收入能超過6萬元。而且莊園一年能接待30萬人次的游客,鄉村旅游收入有5000萬元,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不同的玩法,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經濟鏈。
金橋供電服務中心負責人陸忠雷說:“電力對智慧農業來說,就像人的神經中樞一樣重要。現在我們正和園區一起籌建‘風光儲充’一體化能源站項目,等項目建成投運,綠電自給率能達到60%,讓鄉村發展更環保、更可持續。”
曾經海邊的鹽堿地,如今成了當地老百姓口中的“花果山”。火龍果的每一次掛果,正是“電力先行、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最佳寫照。隨著“電力+AI智能+農業”融合得越來越深入,這座“數字農場”正慢慢成為都市現代農業的榜樣,給鄉村振興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浦東方案”。在電力的保駕護航下,合慶鎮正描繪著“產業興、農民富、生態美”的美好畫卷。
原標題:《浦東有支“火龍果電力服務保障專隊”,千畝火龍果開啟合慶新“豐”景》
欄目編輯:楊碩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羅水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