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從此成為時代符號。云南涌現出無數以“金花”命名的品牌,從“金花牌”肥皂到“金花”茶廠,甚至大理白族婦女被稱為“金花阿鵬”。楊麗坤的表演打破了當時銀幕上“高大全”的刻板印象,她飾演的金花既有勞動婦女的堅韌,又有少女的嬌憨,這種真實自然的表演風格,為中國電影表演藝術注入新活力。
然而,這部耗資巨大的藝術精品尚未公映便遭批判。楊麗坤因“宣揚資產階級戀愛觀”被列為重點批斗對象,白天在片場接受“思想教育”,夜晚被關進地下室折磨。1966年“文革”爆發(fā)后,她被戴上“黑線人物”的帽子,在昆明長坡精神病院遭受非人待遇:被按頭下跪、用銀針亂扎、睡冰冷木凳。1970年病情加重后,她被轉至湖南郴州精神病院,體重暴增、面容憔悴,與銀幕形象判若兩人。觀眾為銀幕上的絕美身影落淚,卻不知演員已病入膏肓。她憑借該片獲得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jié)最佳舞蹈片獎、首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故事片紀念獎,但已無法親自領獎。
楊麗坤離世后,她的藝術遺產持續(xù)發(fā)光。丈夫唐鳳樓在云南成立“普洱楊麗坤茶業(yè)有限公司”,用妻子名字注冊商標,將普洱茶銷往海外,收益用于修復故居。大兒子唐琰成為北京舞蹈學院教師,編導的彝族舞劇《阿詩瑪新傳》屢獲國際獎項;小兒子唐韜在昆明創(chuàng)辦非遺工作室,復原母親電影中的彝族服飾,與高校合作開設“阿詩瑪文化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