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高考志愿的填報結束,各大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也陸續發出。
考生們未來的職業規劃——也逐漸成為家長們關心的話題。
據統計,今年的熱門本科專業TOP20中,絕大部分的專業與理科有關。
然而,盡管當前理科專業依舊被熱捧,一些預料之外的就業危機卻悄然顯現。
比如,在美國,曾經被譽為“理科之王”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現在卻成了失業率最高的專業之一。
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失業率已經上升到6.1%,計算機工程專業更是高達7.5%。
相比之下,藝術史專業的失業率僅為3%,而營養科學專業的失業率甚至不到1%。
看似熱門的專業,背后隱藏的就業壓力不容忽視。
美國的就業市場已經開始出現轉變——過去的“白領工作”正逐漸被AI所取代。
麥肯錫曾在《工作的新未來》報告中指出,2030年前,美國將失去1200萬個工作崗位,尤其是那些看似需要高學歷和專業訓練的白領崗位,如財務、初級法律助理、基礎編程等。
但如今,文科和理科的專業似乎都不能獨善其身。
事實上,理科專業的就業形勢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樂觀。
比如,2024年哈佛大學宣布,取消近30門課程,其中多數為文科專業課程。
而同時,理科專業仍在不斷擴展,尤其是與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課程。
今年,各大高校的擴招計劃幾乎都集中在理工科。
理科專業的薪資優勢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但這種現象背后潛藏著的風險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培養的理工科畢業生數量是美國的8倍,而理工科學生的增多,也意味著未來的就業市場可能會面臨更多的競爭。
以計算機科學為例,雖然人工智能的興起增加了對該領域人才的需求,但畢業生的數量激增,企業反而更傾向于招聘那些經驗豐富、技術更強的候選人。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上的職位空缺越來越少,裁員潮使得大量畢業生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麥肯錫的《工作的新未來》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30%的崗位將受到生成式AI的影響。
尤其是在零售、制造業和金融等行業,AI的應用將導致大量崗位消失。
例如,批發零售行業的收銀員、銷售人員和客服崗位,制造業中的生產工人、信息記錄員等崗位,都將在未來被智能化系統和AI替代。
而在金融行業,出納員、財務文員、信貸審批等崗位也將遭遇沖擊。
即便在醫療保健行業,盡管勞動力需求預計會增加,但增長的崗位大多數屬于健康助手和醫療專業人員,傳統的支持性崗位依然面臨著被自動化替代的風險。
然而,雖然傳統職業正在消失,但與此同時,新的職業也在逐步崛起。
AI的普及催生了許多新職業,譬如AI訓練師、倫理審計師以及人機協作總監等,這些職位正好滿足了現代社會對人機合作和社會倫理的雙重需求。
尤其是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將變得更加稀缺。對于未來的職場來說,擁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同時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將會是最具競爭力的。
麥肯錫指出,未來的職場將更加重視技術技能和社會情感技能的交融。
技術技能,如數據分析、編程、科研開發等,依然是理工科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而社會情感技能,如人際溝通、創業精神、同理心等,則是文科學生的強項。
實際上,未來真正的稀缺人才,往往是在文理交融的邊緣地帶。
具備跨學科的復合型技能的人員將更加受到歡迎,這也意味著,AI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還重塑了我們對職業技能的認知。
職業的消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面對AI的沖擊,未來的職場將不再僅僅依賴單一的專業知識,而是需要具備更廣泛的跨領域能力。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適應并擁抱這種變化,將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