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產業直通教育”的設計。傳統大學多是“先辦校再謀合作”,而福耀直接讓產業鏈成為課堂。這些陸續走入大眾視野的新式高校,給了學子們更多選擇,也打開了一個以產業力量重塑教育的新賽道。
廣西高考物理類投檔線榜單上,一個新名字炸開了鍋。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廣西招生考試院通過官網公布了2025年本科普通批院校專業組投檔最低分數線(首選物理科目組)。其中,備受關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最低投檔線616分。
這個分數,超過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等不少雙一流名校在廣西的投檔線。一所首次招生的民辦新校,憑什么讓高分考生甘愿“舍老牌名校選新面孔”?答案或許就藏在它全新的辦學模式里。
這所大學從出生就帶著“豪橫”基因:福耀集團曹德旺砸百億建校,請來了前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掌舵。第一年只招50人,卻配備了15名院士、56位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師生比6:1。這意味著每個學生身邊,可能圍著好幾位“大佬”。別的985院校學生還在為搶實驗室設備排隊時,這里的學生能抱著百萬級設備做實驗。這種“把資源堆到學生身上”的架勢,誰看了不心動?
福耀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產業直通教育”的設計。傳統大學多是“先辦校再謀合作”,而福耀直接讓產業鏈成為課堂。材料科學、智能制造這些專業,完完全全是跟著福耀、寧德時代這些企業的產業需求來定制的。
學生大二就能扎進企業實驗室,行業導師從入學帶到畢業,全程帶實戰項目。畢業時,產業鏈企業優先伸手。這不是“包分配”,卻比“包分配”更誘人:“畢業即能上手”的確定性,戳中了多少家庭的就業焦慮?
再看它的招生方法,那叫一個精準。全國就招50人,廣西才7個名額,這么稀缺,競爭價值自然就上去了。有心人算過一筆賬,第一年8億預算花在50個學生身上,平均每個學生能分到1600萬元,學校還提供跟德國工業院校的交流機會。當然,第一年招生的福耀科技大學有其特殊性,這樣的推算方法也不一定準確,但這種小規模的精英培養模式,確實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重視。
廣西考生對福耀的追捧,自然有企業家曹德旺、校長王樹國的個人光環加持因素在內。但這種選擇,其實是一種務實做派。關鍵是福耀在廣西有生產基地,本地學生畢業就能“回自家門口上班,工資高、房價低”。當名校光環遇上“實習期月薪2萬”的承諾,這種“家門口的實惠”,夠實在。
當然,作為零辦學歷史的新校,其培養質量尚待檢驗。但福耀也不是獨一份,浙江寧波的東方理工大學今年首招本科生,分線直逼浙大;深圳理工大學首年招生線追平中山大學,而西湖大學分數更是比肩頂尖985高校。這些陸續走入大眾視野的新式高校,給了學子們更多選擇,也打開了一個以產業力量重塑教育的新賽道。而企業資本加上研究型教育的混搭模式,也逼著一些傳統高校思考:教育改革應該面向何方?(陳江)
來源:浙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