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洛陽高新區檢察院干警到社區進行警惕網絡刷單普法宣傳。
“刷單,那是給消費者‘挖坑’!現在想想真是糊涂……”6月25日,在河南省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察院(以下簡稱“洛陽高新區檢察院”)開展的一場增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專題普法會上,一位曾動過刷單念頭的電商企業負責人感慨良多。
隨著洛陽高新區檢察院對張某勇、葉某妹等5名被告人提起公訴,一個橫跨兩個電商平臺、涉及商品本金金額逾1.5億元、違法所得541萬余元的刷單犯罪鏈條被徹底斬斷。這起從小案深挖出的億元級案件,撕開了虛假流量產業的技術偽裝。
日前,法院經審理,采納洛陽高新區檢察院的指控意見和量刑建議,以虛假廣告罪分別判處張某勇、葉某妹有期徒刑一年零九個月,緩刑二年零六個月,各并處罰金10萬元;判處莊某磊等3人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緩刑二年,各并處罰金7萬元。
小案背后暗藏刷單產業鏈
2023年9月8日,洛陽市公安局伊濱分局根據上級交辦的線索,對喬某松、喬某少兄弟以涉嫌非法經營罪立案偵查。經查,二人為牟利加入刷單群,在群管理員“大師傅”吳某麒(已被判刑)指導下,利用刷單App進行虛假交易、刷好評賺傭金。
同年10月9日,公安機關將案件提請洛陽高新區檢察院批準逮捕。該院經審查認為,喬氏兄弟沒有實際經營活動,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且已退繳違法所得,于10月16日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次月,公安機關對二人處以行政拘留一個月。
在梳理喬氏兄弟案證據時,檢察官發現,喬氏兄弟使用的刷單App均從特定網絡群組下載,由群里的“大師傅”們統一管理派單。檢察官李記飛敏銳地意識到,這背后很可能存在一個組織嚴密、規?;乃尾倏仄脚_,“大師傅”只是這些平臺的管理一環。
2023年10月,該院將該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立案后,該院依法介入,引導偵查,建議從刷手們使用的App反向追蹤,深挖其背后的運營平臺。
鎖定億元級刷單平臺
隨著深入偵查,“淘精靈”“極風”兩個刷單平臺的核心運營者張某勇、葉某妹等5人浮出水面。
2023年11月1日,犯罪嫌疑人張某勇、葉某妹被警方傳喚到案;11月25日,犯罪嫌疑人莊某磊、黃某旺、錢某建投案自首。
“我們就是通過搭建平臺兩頭吃差價。”葉某妹到案后供述了平臺的“生意經”。平臺采用“本金+傭金”和“純傭金”兩種抽成模式:一種是商家向平臺充值,平臺在扣除傭金后發布訂單,然后組織刷手接單,刷手接單后的錢款包含商品的本金和傭金;另一種是商家只充傭金,訂單完成后,傭金自動分配,商品的本金由商家轉給刷手。
經查明,該犯罪團伙通過“淘精靈”“極風”兩個平臺搭建起完整的犯罪鏈條,上游對接電商商家“接單”,下游組織五萬余名刷手“做單”,形成“接單—派單—刷單—返現”的閉環運作。該犯罪團伙已形成公司化運作體系,不僅有專職技術團隊維護平臺,還設立股東會按月分紅。
經查,兩個涉案刷單平臺累計吸納3000余家商戶入駐,犯罪嫌疑人通過虛構交易訂單、編造虛假用戶評價等非法手段篡改商戶信用評級,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共制造虛假交易83.9萬單,累計虛增商品交易額達1.5億元。
“我們只是提供技術服務,商家和刷手都是自愿交易。”針對主要犯罪嫌疑人黃某旺的辯解,檢察官指出,以牟利為目的,通過刷單平臺為電商商戶虛構交易數據,其行為本質是假借廣告經營者身份進行不實宣傳。這種虛構點擊量、偽造好評的犯罪手段,不僅蒙蔽消費者判斷,更嚴重破壞網絡營商環境。當虛假宣傳達到情節嚴重程度,就已涉嫌虛假廣告罪。
刑事追責與追贓挽損同步推進
“刑事追責與追贓必須同步推進,要最大限度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共利益。”2024年3月,在案件研判會上,檢察官明確了辦案思路。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官引導公安機關偵查人員查清犯罪團伙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微信賬戶的資金、流水以及房屋車輛等,根據資金去向確定追贓范圍,督促犯罪團伙退贓500萬元,剩余41萬余元正在持續追繳。
2024年9月29日,公安機關將該案移送洛陽高新區檢察院審查起訴。該院經審查認定,5名犯罪嫌疑人均如實供述犯罪事實,退繳違法所得500萬元,并認罪認罰,莊某磊、黃某旺、錢某建有自首情節。經綜合考量,2024年11月15日,該院在提起公訴同時,依法對莊某磊等3人提出緩刑量刑建議。
針對案件暴露出的監管漏洞,結合今年辦理的3起網購刷單式虛假廣告案,該院向市場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約談非法刷單買好評、買銷量的企業,建立異常交易數據監測系統。
今年4月,一場由檢察院、公安機關、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發起的“清網行動”在轄區展開,排查出11家交易數據異常的電商企業,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深入調查核實。5月,該院派出檢察干警深入轄區重點企業和社區,開展“靶向式”普法宣傳,形成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示范效應。
“刷單行為不僅破壞市場秩序,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月25日,在增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專題普法會上,該院副檢察長盧荃荃向20余家電商企業負責人敲響警鐘。為切實推動《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落地見效,該院建議轄區行業協會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將信用評級與金融授信、平臺流量扶持等資源分配掛鉤,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導向閉環,構建起“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治理新格局。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