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楊浦區委社會工作部和四平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聯合主辦的“獨角仙比武招親”自然科普活動在旭輝廣場成功舉辦。作為今年“匠心聚力·藝彩楊浦非遺系列大師課”配送活動的延伸,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為本年度區委社會工作部對各街道社區睦鄰中心的服務配送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通過趣味化的活動設計,不僅有效培育了一支活躍的社區文化團隊,更激發了以親子家庭為主的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1
以自然為媒,架起親子與社區的橋梁
獨角仙,學名雙叉犀金龜,體型威武,性情好斗,憑借頭頂那只強壯有力的獨角,堪稱昆蟲界的“大力士”。有人說:“抓住一只獨角仙就是抓住了一整個童年。”許多老上海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獨角仙的身影。
周末在旭輝Mall火熱進行的第九屆獨角仙“比武招親”大賽,讓這一童年記憶再次鮮活呈現。據悉,本次大賽為期兩天,共吸引了300余個家庭參與。比賽采用一對一對抗形式,經過積分賽、淘汰賽的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冠、亞、季軍。獲獎的獨角仙“選手”將獲得精美獎杯和特制“蟲蟲別墅”,前16強還將獲得一只雌性獨角仙作為配偶。
談及活動初衷,承辦方彩虹科學工作室負責人高健表示:“獨角仙是孩子們熟悉又好奇的自然伙伴,以‘比武招親’這種趣味形式,既能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欲,又能讓家長在陪伴中重溫童年,拉近親子距離。”
家長竺先生一家是第一屆參賽的親子家庭,他們的獨角仙在積分賽中連贏八場,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竺先生興奮地說:"沒想到現場氛圍這么熱烈,希望孩子能通過比賽感受到昆蟲競技的獨特魅力。"
此外,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科普互動、非遺展示、社群交流等多個功能區。在科普互動區,專業導師指導親子家庭通過顯微設備觀察獨角仙的生活習性;非遺展示區集中呈現了海派面塑、生物標本制作等傳統技藝;社群交流區則舉辦了“小小自然觀察家”經驗分享會。家長張女士稱贊道:“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既普及了科學知識,又傳承了傳統文化,希望以后能多舉辦類似活動。”
2
從線上到線下,社群力量激活社區活力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社區對親子社群的長期培育。高健介紹,早在活動籌備階段,他們就通過“非遺系列大師課”建立的公益微信群,為141組家庭提供獨角仙飼養、自然科普等專業指導。這個線上社群不僅解決了家長在自然教育中的困惑,更讓孩子們在交流中分享發現、共同成長。
“我們見證了社群成員從‘群友’到‘鄰居’的轉變,”高健說,“很多家庭通過線上交流建立了深厚友誼,現在更主動參與到社區共建中來。”這種從線上到線下的良性互動,正是現代社區治理的創新實踐。
家住鞍山新村的張女士深有感觸:“自從加入這個社群,孩子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家長也結識了不少鄰居。現在小區里經常有家庭自發組織自然觀察活動,鄰里關系更加融洽了。”
3
以活動為支點,共繪“睦鄰家園”新圖景
獨角仙“比武招親”是楊浦區創新社區治理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區委社會工作部堅持需求導向,扎實推進“睦鄰家園”建設,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配送,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自2024年12月起,楊浦區已系統開展“非遺系列大師課”配送活動,累計配送拓片藝術、麥稈畫等特色非遺課程84場次。今年7月啟動的“海韻楊浦·健康鄰里非遺文化與養生體驗進社區行動”,進一步拓展服務內涵,將非遺傳承與健康養生有機結合,持續為各街道睦鄰中心配送系列精品課程。相關報名信息將通過“楊浦睦鄰”微信小程序發布,歡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
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持續優化資源配置,讓睦鄰中心真正成為全年齡段居民愛去的“家門口會所”。下一步,區委社會工作部將繼續深化需求調研、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配送活動質量,并引導社區睦鄰中心提升治理功能、激發治理活力,推動楊浦社區治理邁上新臺階。
文字|竇雨琪
圖片|竇雨琪
視頻|王子亮
編輯|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