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南京城外的紫金山頂,濃霧未散。
一門德制火炮架在山坡上,炮口朝下對準山腳。
操作炮組的是國民黨教導總隊的士兵,表情凝重。
那天他們連續擊毀了13輛日軍坦克。
沒人想到,這座山頭的防御工事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畫在圖紙上了。
而圖紙的設計者,是一位來自德國的老將軍。
說起來,這事兒還得從更早前說起。
那時候的德國,剛剛走出一戰的陰影,希特勒正在一步步攀上權力巔峰。
而在東方,中國看上去風平浪靜,實際上已是風雨欲來。1935年春,一位剛從德國退役的將軍,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抵達南京。
他不是來觀光的,而是受命擔任蔣介石政府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
法肯豪森的履歷不簡單。
一戰時他是德國第六軍的參謀,后來還當上了德累斯頓步兵學校的校長。
更早些年,他還參與過八國聯軍進北京——那會兒他只是個年輕的中尉。
誰知道幾十年后,他竟成了中國抗戰的重要策劃者之一。
剛到中國那會兒,蔣介石正忙著“圍剿”紅軍。
可法肯豪森看著地圖,語氣冷靜地說了一句:“你們真正的敵人,不在南方。”當時沒人太放在心上。
可他沒停下手里的工作,反而越研究越堅定。
他清楚地判斷:日本不會從華北打進來,真正的突破口,是上海。
他寫了一份厚厚的報告,叫《中國抗日作戰建議書》。
里面有一句話,后來流傳很廣:“必須以空間換時間。”這不是口號,而是他仔細計算后的戰略。
他的設想是:利用長江流域的復雜地形,建立多層次防御網,盡量拖住日軍,耗光他們的兵力和物資。
那時候的中國軍隊,武器老舊,訓練混亂。
法肯豪森一看就明白,要想打,得從頭改。
于是他開始著手組建“德械師”——也就是裝備德國武器、接受德式訓練的部隊。
他原計劃建60個,可最終只實現了幾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87師和第88師。
這兩個師后來在淞滬會戰中打出了名堂。
特別是在閘北,日軍連續幾天沒能突破他們的防線。
日軍報告里寫得很清楚:“敵軍火力配置極其精確,戰術動作明顯歐洲風格。”這不是夸張,而是實情。
法肯豪森不光帶來武器,還帶來了圖紙。
他把德國毛瑟步槍的設計圖交給了漢陽兵工廠,沒多久,“中正式步槍”就誕生了。
后來這款步槍成了國軍抗戰的主力槍械。
在南京保衛戰里,士兵們用它在紫金山上抵抗日軍裝甲部隊,堅持了整整一周。
說到南京那場戰斗,有一個細節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當時的教導總隊,是國軍里最精銳的一支部隊。
他們依托法肯豪森設計的“環形防御工事”,頂住了日軍幾輪強攻。
有個日軍軍官后來回憶說:“我們以為很快就能進城,沒想到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而在更早的淞滬會戰中,法肯豪森還親自參與了前線部署。
他建議在蘇州—福山—無錫一線,依托太湖水網構筑碉堡群。
工事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日軍用輕武器根本打不穿。
有的碉堡甚至能承受240毫米口徑的重炮轟擊,仍不倒塌。
不過戰爭不是紙上談兵。
盡管部署精密,戰略清晰,但最后還是因為政治層面的猶豫和指揮失誤,功虧一簣。
最典型的,就是蔣介石在關鍵時刻放棄了對杭州灣的防守,結果讓日軍從側翼包抄,形勢急轉直下。
可即便如此,這場戰役讓日軍付出了遠超預期的代價。
三個月的拉鋸戰,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從此以后,戰線拉長,戰局進入僵持。
1938年,局勢突然變化。
德國和日本簽署了《反共協定》,變成了名義上的盟友。
法肯豪森被迫離開中國。
臨走前,他把一份《長江流域防御要圖》交到了國民政府的軍政部。
這份圖紙后來被用在武漢會戰、鄂西防線等多個關鍵戰役中。
回到德國后,他被任命為比利時軍事總督。
表面上是高官,但他骨子里一直反感納粹。1944年,他參與了刺殺希特勒的“7·20密謀”,計劃失敗后被捕,關入達豪集中營。
直到戰爭結束才被盟軍釋放。1966年,他在德國逝世,終年88歲。
他留在中國的痕跡卻沒有消失。
漢陽造的中正式步槍,一直用到抗戰結束。
他設計的碉堡,有的后來被改建成紀念設施。
教導總隊的幸存士兵回憶起他時,只說了一句話:“他是個懂戰爭的人。”
從那以后,再也沒有外國軍官參與中國軍隊的戰略設計了。
馮靜,《德國軍援與中國抗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張憲文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王樹增,《抗日戰爭》,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李丹慧,《法肯豪森將軍在中國》,《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德中軍事合作檔案匯編(1933-1938)》,德國聯邦檔案館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