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當前,受地緣沖突、極端氣候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全球農業資源緊張,農業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農產品供需和貿易承壓前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農業國際合作,成為各國廣泛共識和正確選擇。”在日前于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綠色農業主題活動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慶霜說。
活動由中國國際商會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聯合主辦,與會各國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國際組織代表為深化農業供應鏈國際合作、推進全球農業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中國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打造綠色農業產業鏈條,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綠色農產品供給更加豐富,綠色農業市場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同時,中國大力開展農業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因地制宜,幫助其他國家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為全球綠色農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李慶霜表示,中國貿促會將進一步織密服務企業網,擴大國際朋友圈,積極促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發展,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綠色轉型,助力世界各國通過嵌入全球綠色農業產業鏈實現互利共贏。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農業的本色,中國政府和人民歷來重視保持農業的可持續性,各地各界以高度的行動自覺、有力的工作舉措,扎實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來說,農業穩步提升,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畜禽水產健康養殖加快推廣,優質牛羊肉水產品供給增加。農業資源保育能力穩步增強,耕地平均等級提升,農田灌溉水得到有效利用,長江十年禁漁呈現初顯,水生生物資源恢復趨勢向好。農業產地環境保護能力穩步加強,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八年保持雙下降的趨勢,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處置率均大幅提升。城鄉居民綠色生活質量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正由吃得飽,加快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去年發布的《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農業資源集約利用、投入品減量增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發展是中國的自覺行動,也是全球的共同議題,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國攜手推動農業供應鏈綠色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未來。”
FAO駐華代表卡洛斯表示,據FAO預測,到2030年全球仍有5.82億人將面臨長期饑餓。“糧食生產、加工和流通的方式,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他同時表示,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方面,中國取得巨大成效。“鑒于對全球供應鏈的巨大影響,中國可以將創新實踐分享給其他國家。”卡洛斯說,非常高興與中國在氣候智能型農業、數字農業以及可持續價值鏈等方面開展合作,這些合作“既能夠契合本地的需求,又能夠建立可持續的農食系統,助力綠色農業融入供應鏈,建立可持續的農業食品體系,有益于地球健康、社區繁榮和全球糧食安全。”
沃爾瑪高級副總裁戴伯樂表示,沃爾瑪及旗下品牌正在與供應商進行緊密合作,通過各種創新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森林砍伐,保護草原與淡水,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要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能獨自完成,需要更多供應商參與。”戴伯樂說。
詳見《中國食品報》(2025年7月22日2版)
排版、美編:林倩
審核:彭宗璐
01
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