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旭
2月,南非遭遇停電事件;3月,古巴發生大面積停電;
4月,西班牙和葡萄牙遭遇大規模停電,也成為近年來歐洲記錄到的最嚴重停電事件之一;
5月,科威特發生停電;
6月,美國發生致數十萬家庭停電的事故,這只是近兩三年來美國頻繁發生的超10萬戶家庭停電事件中的一起;
7月,捷克發生大規模停電??
2025年,似乎正成為全球電網的“災難年”。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盡管我國極端天氣也呈現多發頻發態勢,電力負荷不斷創下新高,但在高溫挑戰面前,中國電力仍基本保持平穩運行,截至目前電網并未出現夏季常見的“拉閘限電”現象。
今年多國頻現大停電事故的深層原因是什么?相似的用電壓力下,中國為何沒有出現類似情況?中國與海外電力系統、運行機制等方面有何異同?
帶著前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深度采訪了多位專家。
我國今年最高用電負荷已繼續創下新高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日趨多發,我國今年電力負荷已屢創新高。
每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近年來,我國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呈現出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2022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2.90億千瓦,2023年這一數字上升至13.39億千瓦,而到了2024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進一步增長至14.51億千瓦。
而到了2025年,在距離初伏還有半個月的7月4日,用電負荷便突破之前的歷史紀錄,7月7日再次刷新,而到了7月16日,全國最高電力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達到15.06億千瓦,較去年最高負荷增加0.55億千瓦。
我國最高用電負荷近日已突破15億千瓦 數據來源:中電聯
對于今年用電負荷走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2024—2025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預計在15.5億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國平均氣溫偏低于2024年同期,則最高用電負荷在15.2億千瓦左右;若夏季氣溫再創歷年新高,則最高用電負荷可能達到15.7億千瓦左右。
這意味著,我國今年最高用電負荷很可能比2024年的紀錄提高約1億千瓦。
多國電力設備老化,輸配電系統數字化程度不高
今年以來,國外頻發斷電事件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層原因?又有哪些共性因素?斷電究竟是不是不可預見?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供需一室專家段金輝接受每經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全球日益頻發的極端天氣加大了各國電力供需失衡風險,給電力保供帶來顯著挑戰。
“極端高溫天氣一方面會導致需求側用電大幅攀升,另一方面將直接影響電力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如影響變壓器散熱、加速變壓器中絕緣體老化、降低輸配電線路承載能力、增大線路損耗等?!倍谓疠x說。
除了天氣因素,電源供應、電網配置能力、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引發國外一系列大停電事故的核心原因。
段金輝以4月末西葡兩國發生的大停電為例,從電源結構層面進行了分析。近年來,西班牙電網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持續上升,火電等傳統設備發電量占比持續下降。2024年風、光發電量占比約40%,較2020年提升超過12個百分點。但高比例的新能源系統具有低慣量、低阻尼、弱電壓支撐等特征,對電網擾動更加敏感。
大停電事故發生前6天,西班牙首次在工作日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而在事故發生時,西班牙電力系統風、光出力占比一度達到84%。在此背景下,一旦遇到電網擾動,極易引發大規模光伏脫網,進而導致新能源發電出力大幅下跌。同時,西班牙儲能裝機規模僅為330萬千瓦,儲能規模與新能源裝機比值僅約4%,難以平抑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出力的短時間大幅波動。
在電網結構方面,“能源孤島”也難以應對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運行中的風險。
在段金輝看來,西班牙和葡萄牙電網高度一體化,被稱為歐盟“能源孤島”,僅通過少數跨境線路與法國、摩洛哥、安道爾互聯,互聯通道容量占西葡兩國裝機總容量的比重不足3%,遠低于歐盟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框架中設定的2030年互聯率15%的目標。
此次停電事故中,法國電網出于自我保護、避免事故范圍擴大而切除了與西班牙之間的聯絡線,造成伊比利亞半島孤島運行,進一步加劇事故影響。停電恢復過程中,伊比利亞半島電網互聯通道容量受限,一定程度減慢了恢復進度。
電力設備的老舊,同樣讓電網面臨著較大的故障風險。
段金輝告訴每經記者,過去5年,西班牙電網投資與可再生能源投資比例約為0.3∶1,低于歐洲市場0.7∶1的平均水平。西葡兩國70%的電力基礎設施運行超40年,故障風險大幅上升,且輸配電系統數字化程度僅40%,無法及時有效發現電網存在的故障風險。類似問題,在南非、古巴等國電網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工作人員正在架設電網設備 圖片來源:新華社
我國電力供需偏緊省份均已建立需求側資源庫
同樣面臨著極端天氣的持續考驗,用電負荷也在不斷攀升,今年我國為何未出現與國外相似的斷電情況?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供需二室主任吳姍姍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我國在電力保供工作中,發揮‘全國一盤棋’優勢,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電力保供的合力,將電力保供從‘單點作戰’升級為‘全網協同’,這是其他國家難以復制的系統性優勢?!?/p>
我國早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我國也在持續加強靈活性調節能力建設,穩步推進保障性、支撐性電源建設,依照“先立后破”原則推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
截至2024年底,我國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電站裝機容量分別達到5869萬千瓦和6829萬千瓦,比上年分別增長15.2%和117.6%。
吳姍姍告訴記者,隨著一批保障性支撐性常規電源陸續投運,2025年度夏前相比于上年同期,我國有效發電能力增量與最大負荷增量基本持平。
電力要發得出,還要能送得走。
西班牙和葡萄牙大停電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矛盾——新能源裝機快速擴張與電網適應性升級明顯脫節。這也是我國曾遇到過的問題。
我國光伏、風電等裝機量持續攀升和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對提高大電網輸送電力能力提出迫切需求——需要一張能讓電源、用電負荷、儲能等隨清潔能源波動而靈活調節的新型電網。
每經記者注意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智能調節能力,加強源網荷儲銜接,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
吳姍姍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已建成包括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西南、南方電網七大區域為主體、區域間異步互聯的全國大電網格局。
近三年來我國月度全社會用電量
近年來我國月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均呈現較明顯的增長趨勢
2025年度夏前,隨著慶東(隴東—山東)、中衡(寧夏—湖南)、坤渝(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工程陸續投產,電力系統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預計到2025年底,我國跨省跨區輸電容量將達到3.6億千瓦。依托大電網溫度差、時間差、地域差特性,我國可以充分釋放跨省跨區互濟支援潛力,有效緩解部分地區電力供需緊張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期正式批復《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類似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范圍的“網上電力商城”,進一步把電力資源配置范圍從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單一經營區擴展到覆蓋全國主要區域,各地能源電力優勢互補、余缺互濟。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供需二室專家汲國強接受每經記者書面采訪時進一步透露,我國一直在推進電網設備投資和設備更新,補強電網局部薄弱環節。
2024年,全國電網工程建設投資完成6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增速較上年上升近10個百分點,創2017年以來新高。2025年一季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網投資同比增長27.7%,創歷史同期新高。
“通過持續加大變電、配電及用電環節的基礎設施投入,加快推進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監測系統升級以及高效變壓器、電力電子設備等電力設施迭代更新,我國電網韌性與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彌補了電網薄弱環節并消除了運行隱患,保障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奔硣鴱娬f。
全國用電負荷不斷創新高,實際上,不同省份的用電高峰也存在時間差。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敦楠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分析,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相差幾個時區,不同省份電力負荷雖然普遍創新高,但最高峰并不是出現在同一時間點上,這就為尖峰電力的短時省間互補平衡提供了可操作空間。利用“節約用電引導、分時電價調節、頂峰錯峰前置、需求響應用足、有序用電保底”,充分挖掘用戶需求側資源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一方面,我們通過各類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計劃,主動錯峰、靈活避峰。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合理劃分峰谷時段,強化價格信號引導作用。我國電力供需緊張或偏緊省份均已建立充足的需求側資源庫,依據供需形勢適時逐級調用,守牢民生用電底線?!奔硣鴱娬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