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消息(通訊員 黃奕橙 報道)為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培養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2025年7月16日,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于黃梅縣古塔社區“愛心托管班”中開展“彩虹流星雨”主題的科普小實驗特色課程。
課堂上,黎詩雨老師率先拋出問題:“哪位小朋友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呢?” 緊接著,她將彩虹形成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圖文內容進行講解。將各種抽象的知識拆解為易懂的講解,孩子們端正坐姿,對自然奧秘的向往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生長,知識也不知不覺進入孩子們的腦海中。
隨著講解的逐步深入,“彩虹雨”實驗環節正式開啟。志愿者老師們首先對孩子們進行有序分組,共劃分為四個小組開展實驗。隨后,黎詩雨老師為孩子們分發實驗所需材料,并指導孩子們將色素滴入油中再倒入清水,觀察彩色紋路在液體中緩緩擴散、下沉的過程。實驗進行過程中,面對實驗呈現出的奇妙現象,孩子們腦海中都萌生出自己的疑問,現場不時響起此起彼伏的提問聲。各小組志愿者老師結合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具體現象,耐心細致地為孩子們解答每一個問題,同時引導大家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驗中的觀察發現相聯系,使孩子們在問答互動中深化對科學原理的理解。
課程結束后,陳梓睿同學興奮地說:“以后看到彩虹我就能給爸爸媽媽講原理啦,希望志愿者哥哥姐姐們以后多來給我們上這樣的課。”孩子們稚嫩的話語中,滿是對科學的好奇與對活動的喜愛。“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隊員黎詩雨在采訪中表示:“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展現出強烈的探究欲,通過觀察和提問,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到了科學知識。”
此次活動志愿者們在課上帶領孩子們揭開了彩虹的科學奧秘,也在實踐中提升了觀察力與探究精神。以后“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將會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為孩子們帶來更多有趣且具有科普意義特色的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