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分享
翻開敬一丹的《99 個問號:敬一丹漫談主持人》,仿佛在與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她用 99 組問答,將主持人職業的精髓娓娓道來,字里行間既有專業的沉淀,更有對行業的赤誠。
書中對主持人核心素養的剖析,讓我豁然開朗。親和力是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無形的橋梁,它或許源于天性,更來自職業積累中對溝通的深刻理解;而表現力則是主持人的 “專業鎧甲”,在鏡頭與話筒前,他們將媒體與欄目的理念轉化為觀眾能感知的語言,讓抽象的理念變得可觸可感。就像董卿在《朗讀者》中,既能以溫和的語調與嘉賓共情,又能精準傳遞節目 “以文字為媒,以情感為橋” 的理念,正是親和力與表現力完美融合的典范。
采訪中的細節意識,更讓我體會到職業背后的用心。敬一丹采訪貴州女孩楊芳時,“藍色竹子” 的細節至今讀來仍令人動容。一支圓珠筆繪出的藍色竹子,牽扯出孩子對彩筆的渴望、對父母的體諒,這比任何宏大的敘事都更具穿透力。這讓我明白,真正的采訪不是按部就班的問答,而是帶著敏銳的眼睛和溫熱的心,去捕捉那些藏在角落的真實。生活中亦是如此,與人交流時多一份細節關注,往往能觸碰到對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直播場域里的合作能力,彰顯著職業的系統思維。一場成功的直播,是無數工種協同作戰的成果,主持人如同樞紐,既要精準表達,更要協調各方。這種大局觀不僅適用于直播,在任何團隊協作中,“各就各位、各盡其責” 的職業感都至關重要。就像精密的鐘表,每個齒輪都堅守本位,才能運轉如常。
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更像一堂面向所有人的人生課。從孩童時期便注重說話的藝術,不僅是為了應對鏡頭,更是為了在生活中順暢溝通、真誠表達。那些在公眾場合怯于開口的瞬間,或許都源于早期表達訓練的缺失。
合上書頁,敬一丹的話語仍在耳畔。這本書不僅是主持人的職業指南,更藏著與人相處的智慧 —— 以親和力拉近距離,以細節感知溫度,以協作成就彼此。原來無論是鏡頭前還是生活中,用心觀察、真誠溝通、堅守專業,都是抵達他人內心的通行證。
讀書分享人介紹:
@奾婃兒,泗洪風情網友
風情讀書會長期征稿
讀書,它不只是簡單的翻頁
它是靈魂的滋養,是心靈的避風港
因書相逢的我們,都是彼此的擺渡人
讓讀書的感悟有處安放
讓同頻的靈魂在此相遇
歡迎網友投稿原創(未發表)作品讀后感;
歡迎作品配原創圖片、配音頻視頻。
字數一般不超過2500字;篇幅較長的優秀文稿可連載。
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聯系電話、個人簡介及照片。
投稿微信:sihongfengqing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