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剛吐槽完北京的房價,就刷到一篇讓我驚掉下巴的帖子,一位博主自述自己只花了全款60萬,就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
我知道北京房價下降的厲害,但我根本不相信全款60萬就能在北京買套房,于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我詳細看了這篇帖子。
結果,這真是那么一回事兒。
博主是去年11月份買下這套房子的,位于后沙峪,緊挨著地鐵15號線,周邊配套成熟,相隔不遠是萬達商場和山姆超市。
房子是14年建成的,也就10年左右,是個新小區,環境優美,物業管理完善。
房子面積40平米,一室一廳,布局合理,一家三口住完全沒問題。
要說這房子唯一的缺點,就是它不是70年大產權的住宅樓,而是40年產權的公寓。
不過有關會議曾提到過商改住的政策,沒準以后公寓的年限和住宅區別不大。
但即使這套房子只是40年產權的公寓,能以60萬價格買到,也算博主撿到寶了。
要知道這個地段相當不錯,15號線直達市區,到二環不到1個小時,再加上周邊成熟完善的商業,生活非常便利。
我查詢了以往這個小區樓盤的售價,2019年樓市高峰期時,該小區同樣的戶型賣到221萬,折合成單價要5.5萬每平米。
而現在博主的成交單價僅為1.5萬,兩者之間差了快3倍。
也就6年時間,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不過對于買房自住的人來說,只要不賣房,房子降價與否影響其實并不大。
這件事也給我敲了一個警鐘,讓我重新思考買房的意義。
作為一個北漂,能夠在北京買房,在北京定居是我多年的理想。
為了攢錢買房,這些年我除了基本生活成本外,不聚餐、不購物、不社交,能省則省,一分錢也不亂花。
但是前些年房價過高,我再怎么攢錢也離首付差個十萬八千里,如今勉強可以付得起小面積的首付了。
只是買了房后,幾千的月供又是巨大的壓力,那我生活的意義就僅僅只有生存了,幾乎沒有什么生活質量而言。
有時候我也很迷茫,好像這么多年自己奮斗的目標就是為了能買一套房,可真買了房子后我的大半輩子就要被它套住了,真成了“住在套子里的人”。
租房呢又面臨著不穩定的風險,北漂這么多年我搬了好幾次家,不是房東要漲房租,就是房東要賣房,總之租房始終沒有安全感,始終是漂著的感覺。
買房還是不買?
看似是個選擇題,實際上卻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
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現實,北漂何時是個盡頭?什么時候才在北京站住腳跟?
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