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可這進了門的“一家人”,有時候比外人還讓人頭疼。尤其是那個下班比打卡還準時,進門就問“嫂子,今晚吃啥?”的小姑子。我這溫馨的小家,眼瞅著就要變成她的“專屬食堂”了。
她來,從不打招呼,像回自己家一樣自在。點菜倒是一點不含糊,紅燒排骨、清蒸魚,專挑費工夫的。吃飽喝足,碗筷一放,沙發上一躺就開始刷手機。偶爾還帶倆閨蜜來“改善伙食”,害我臨時加菜,手忙腳亂。心里那個憋屈啊:家本是我歇腳的港灣,卻成了她的免費餐廳,我這一天天上班累夠嗆,回家還得伺候“甩手掌柜”,這日子,過得真叫一個心累!
真正讓我炸毛的,是有次我生日。想著兩口子浪漫一下,煎了牛排,點了蠟燭。好家伙,她門鈴按得山響,帶著剛認識的男朋友就來了!牛排不夠分,氣氛全毀了。老公還怪我小氣,沒準備充分。那晚,我倆大吵一架。吵完我就琢磨:跟她撕破臉?老公夾中間難做,公婆臉上也不好看。忍氣吞聲?我這心口堵得慌,遲早憋出內傷!不行,得想個既不得罪人,又能讓她“自覺”點的法子,體面地把規矩立起來!
夜深人靜,看著杯盤狼藉的廚房,我忽然靈光一閃:她不是愛吃、愛占便宜、還覺得理所當然嗎?好!那我就讓她吃!吃個夠!吃到她“心虛”,吃到她“不好意思”,吃到她自己都覺得這便宜占得“燙手”!對,就這么干,既然躲不開,那我就主動“請”!但這“請客”,得請出點“學問”來,我管它叫“人情債美食計劃”。核心就一個:用我的“熱情”,給她背上沉甸甸的“人情債”!
第一步:專挑貴的、麻煩的菜‘寵’她。第二天,我主動出擊,電話打得比她還熱情:“小妹!周末別安排啊!嫂子專門托人買了最新鮮的帝王蟹,就為你做的!一定得來!” 以前她愛吃的紅燒肉?家常小炒?通通靠邊站!專挑那些她自己嫌貴、嫌麻煩、平時舍不得做(或做不了)的硬菜、網紅甜品、時令水果。每次邀請,必定強調:“知道你最愛吃這個了!”、“跑了三個市場才買到這么好的!”、“專門為你準備的!” 先把“特別優待”的帽子給她扣上。
第二步:飯桌上‘念經’,放大你的付出。飯桌上,我的“表演”才正式開始。她筷子一動,我就開啟“唐僧模式”:
“快嘗嘗這蟹!早上五點就去海鮮市場搶的,活蹦亂跳,可貴了!”
“多吃點這個甜品!照著網紅方子做的,光材料就花了我小兩百,還失敗了兩次呢!”
“看你吃得香,嫂子再累也高興!這湯底我可是小火慢燉了整整四個鐘頭!”
句句不離“貴”、“累”、“麻煩”、“專門為你”。目的?把無形的“人情債”,像緊箍咒一樣,一遍遍念進她耳朵里,壓在她心坎上!
第三步:飯后‘遞話茬’,暗示該‘表示’了。等她吃得差不多了,心滿意足(或者有點不自在)時,我的“話茬”就遞過去了。絕不直接提要求!就像嘮家常:
“唉,下周你哥生日,正愁不知道去哪吃呢?聽說XX新開的日料不錯?就是人均有點高...…”
“最近特想吃XX家的火鍋,就是排隊排到地老天荒,想想就頭大…...”
“對了,你上次說哪家自助海鮮來著?評價挺好?”
話留半句,眼神“真誠”。意思到了就行:嫂子對你這么好,你是不是也該…...?讓她自己琢磨去!
剛開始,她可美了!覺得我“開竅”了,來得更勤快,點菜更大膽。我心里冷笑:吃吧,使勁吃!表面依舊熱情似火,“辛苦經”照念不誤。老公有點懵:“你最近對小妹…也太好了吧?”我笑笑:“一家人嘛,應該的!” 心里門兒清。漸漸地,有意思了。有次約她,她支吾起來:“嫂子…...這周…...我可能加班…...” 另一次,剛坐下沒多久,手機響了,她像抓到救命稻草:“哎呀朋友急事找我!” 溜得比兔子還快。看來,這“人情債”的包袱,她背得有點喘了。
大概也就個把月吧。那天我正做飯,手機響了。一看是小姑子。接起來,她那頭聲音又熱情又帶著點…...急迫?
“嫂子!嫂子!周末有空沒?”
“我訂了XX旋轉餐廳!就是上次你說風景特好那家!請你和哥吃飯!必須來啊!” 怕我不信似的,趕緊補充:“位置可難訂了!我提前一周才搶到!” 還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加了句:“老吃你的多不好意思啊!這次一定我請!” 我拿著電話,嘴角忍不住上揚。成了!這招“捧殺”效果不錯!“人情債”壓得她主動“求”著還了!
為什么這招能奏效?說白了,抓住了人性弱點:人都怕欠債,尤其怕欠那種被反復提醒、沉甸甸的“人情債”!我的“極致熱情”和“超規格款待”,就像給她戴上了一頂鑲金嵌玉的高帽子。帽子好看,但戴著硌得慌,還時刻提醒她:你欠著嫂子天大的人情呢!占便宜?一次兩次行。次次都這么“隆重”,臉皮再厚也架不住心慌。被動挨蹭,變成了主動給她“負重”。這便宜占得“燙手”,她自然就想“甩鍋”,最好的甩鍋方式,就是反過來“請”你!這就叫“捧得越高,‘債’越沉;便宜占盡,不如主動還清!”
經歷這一遭,我算明白了:對付家里“不自覺”的親戚,硬碰硬,傷筋動骨;一味忍,內傷難愈。最高明的法子,是用“智慧”把“規矩”立得悄無聲息,體體面面。我的“人情債美食計劃”,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戰”。不吵不鬧,用“熱情”做武器,用“付出”當籌碼,讓她在享受中自己掂量出“分寸感”,最終心甘情愿退回到該有的邊界。家是講情的地方,但情分不等于無限度的付出。懂得用智慧守護自己的小家和生活的舒適,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這段關系更長遠的維護。記住:讓人“不好意思”,有時比撕破臉皮管用一百倍!
愿你的小家,永遠溫馨和睦,沒有糟心的“白食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