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發生的印航空難,最終調查結果還沒眉目,“兇手”是誰也沒定論,美印卻先互撕起來了。這狗血的一幕,不禁讓人明白,18年前中國立項研發國產大飛機的決定,是有多么重要。
不久前,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發布了波音787“夢想客機”墜毀的初步調查報告,認定這起空難是由飛機引擎燃油供應被切斷導致的,至于是誰切斷的,報告并沒有提及。
可美媒《華爾街日報》日前一口咬定,可能是機長干的,氣得印方直跳腳。
印度飛行員聯合會主席蘭德哈瓦譴責報道不實,并表示印度的飛行員是全球最好的飛行員群體之一,在最終的調查結果出來前,美媒不應該急著發表評論,尤其是這種猜測性的評論,這是對遇難者的不尊重。
美印為啥要互相甩鍋?其實這事很好理解,主要就是涉及到理賠的問題。
如果像美媒所說,是機長切斷了飛機引擎燃油供應,那么這起空難的責任,基本百分百就得由印方承擔。274人遇難,理賠堪稱天價,將直接沖擊印航的經營,搞不好,可能會讓印航走向瀕臨破產的邊緣。
這可不是聳人聽聞,此前是有案例可循的,像馬來西亞航空,因為兩起重大空難,導致破產重組。
而印航本來處境不太樂觀,四年前,連續30年經營不善的印航賣身塔塔集團,而塔塔集團在接手時表示,印航處在崩潰邊緣。
這起空難讓印航的日子雪上加霜,如果空難原因被坐實是機長所為,印航即便不破產,也會元氣大傷,所以印方只在初步的調查報告中認定,是飛機引擎燃油被切斷了,但沒有說是機長所為。
而美媒之所以著急把空難的黑鍋甩給印方,無非是想把波音從這起空難中摘干凈。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幾年對波音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全球幾起空難,基本都是波音旗下的機型,導致不少乘客在出行時,優先選擇空客機型。
多起空難讓波音的商譽和口碑嚴重受損,表現在業績上,就是虧損。去年一年,波音的虧損差不多折合人民幣2600億元。
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這起空難還是波音機型的問題,那么波音扭虧就徹底沒希望了。
如今美印互撕,都想逃避空難責任,沒人想著要給遇難者家屬一個交代,所以說,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有多么的重要。
相較于外國的大飛機,國產大飛機在安全與自主可控方面,有更高的保障。
18年前,中國為何要立項發展國產大飛機,除了增強科技競爭力、完善航空工業產業鏈這些考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自主可控。
舉個例子,中國組織了一批頂級科技人才,出國參加一場非常重要的學術會議,如果搭乘的是外國的大飛機,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尤其是軍事科技人才,不排除國外情報機構搞破壞。
這可不是陰謀論,“不能讓錢學森回中國,他一個人頂美軍五個師”,其實就是這一點最好的注釋。
還有大飛機是撐起一國航空運輸網絡的主力,而航空運輸在一個國家整體運輸體系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一直使用外國的大飛機,沒有自己的大飛機,一旦兩國關系惡化,乃至爆發軍事沖突或者大規模戰爭,對方肯定會切斷大飛機供應,如此一來,航空運輸網絡很有可能就癱瘓了。
所以一定要有國產大飛機,由此來看,18年前中國立項研發大飛機,是多么明智。任何事情,做到未雨綢繆,總是沒有錯的。
如今國產大飛機,已經結出了碩果,咱們的C919大飛機,已經投入了商業運營,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壟斷。
更加先進的國產C929大飛機,也在研發當中,據知情人士透露,C929力爭在2035年前實現商業首飛。
目前咱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國產大飛機當中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占比,尤其是航空發動機、航電系統、飛控系統,一定得用國產的。
眼下C919用的航發,還是美法合資企業CFM提供的LEAP-1C發動機,此前特朗普實施了禁運,雖然現在解除了,但也給咱們敲響了警鐘,只有實現100%國產,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大飛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