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一直認為,除了老牌列強,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應該“感謝”希特勒。
這種感謝,并不是認同希特勒的種族主義和大屠殺,而是感謝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打破了英法等老牌列強對于世界的統治。
二戰之前,以歐洲列強英法為首的老牌列強們,對于世界的控制有多么的恐怖?
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土地和資源,都掌控在他們手中。非洲被徹底瓜分,美洲不是被他們直接掌控,就是他們后裔建立的國家,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游弋著歐洲列強的堅船利炮,而面積最為廣闊的亞洲,當然也不例外。
曾經的文明古國——印度,毫不意外地被最強的英國人吞入腹中,中東被英法瓜分,而文明從未斷絕、與西方文明完全迥異的東方,也陷入了西方列強的魔爪。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被沙皇俄國吞并,至于中國曾經的藩屬國,無論是朝鮮半島還是東南亞諸國,都被列強吞并殖民地。
而且,當時的西方列強,強的可不僅僅是艦船利炮和軍事實力,發源于西方的工業革命,也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的手中。
而科技和工業越向上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性和難度也越高。在這方面,西方國家以絕對優勢占據頂峰。
可以說,如果不是西方列強的內戰,僅憑亞非拉幾乎沒有工業根基的發展可言,即便民族在如何奮起反抗,也不過是增加西方列強的統治成本而已。想要因此獲得完全的獨立和發展,難度完全是地獄級。
而就在這時,作為西方列強的后起之秀,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之下,率先引爆了西方列強的內戰。
而這一戰,幾乎打崩了歐洲。英國從世界第一強國的桂冠跌落,法國更是一個月就投降了。而英法之外的西方大大小小的列強,不是被德國擊敗,就是向德國臣服。
可以說,納粹德國雖然最終失敗,但是卻從根本上動搖了英法等西方列強的統治根基,從此之后,英法等老牌列強雖然仍是強國和發達國家,但是,他們卻徹底沒有了曾經世界帝國的實力和潛力。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殖民地遍布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被蘇聯和美國默契的肢解。
德國不但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連本土都失去了40%土地。法國也差不多,即便在西非依然擁有偌大的影響力,但也被迫承認西非各國的獨立。
在這種背景之下,勢力遍布東亞、東南亞地區的英法,當然也不得不收縮。
越法戰爭之后,法國退出中南半島,緬甸在二戰勝利后不久就已經獲得獨立。日本退出朝鮮半島,龜縮本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先后獨立。
可以說,二戰之后,除了香港、澳門、果阿等極少數特殊地區,西方列強的軍事觸角都已經收回了本土,徹底離開了亞洲。但是,有一個國家就成為例外,這個國家就是俄國。
近代以來,俄國趁清王朝的腐朽沒落,先后在北方鯨吞蠶食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也正是因此,俄國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面積高達22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歐洲國家。
外東北、外蒙古等中國的領土,都是因為沙俄的侵略而失去的。甚至現如今,俄羅斯在遠東最大的城市、被中國標注為海參崴的海港,俄國名字弗拉迪沃斯托克,俄語的意思,正是征服東方。
按道理,沙皇俄國鼎盛時期,在歐洲也只是二流列強,為什么連最強的英法都被迫撤離亞非拉等殖民地,俄國卻在遭遇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傷亡之后,依然能夠掌握著他們侵略而來的外東北和外西北呢?
一方面,俄國占領殖民地之后,采取了與英法截然不同的統治手段,他們是留地不留人。原住民不是被強制同化就是屠殺一空,并遷移哥薩克等俄國人定居。
再加上俄國侵占的殖民地與其本土相連,大大方便了統治,在二戰之后,英法全球的殖民地都被動搖支持俄國,反而仍牢牢掌握著包括遠東在內的大面積殖民地,并因此成為世界領土第一大國。
另一方面,主要是俄國十分幸運的遇到了中國最虛弱的時期。
近代以來,俄國在西伯利亞及外東北地區侵占的殖民地,大部分是中國的土地。
但是,哪怕二戰之中國也是戰勝國,由于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腐朽沒落,急于打內戰,再加上民國國力確實十分衰落,連統一都沒完成,收復土地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雖然蘇聯損失慘重,但依然擁有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斗經驗豐富且規模超過千萬人的龐大軍隊,遠不是民國時期的中國所能對抗的。
所以,種種原因作用之下,哪怕是到如今,被俄國侵占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依然沒能收復,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