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發展史上,從德國精密光學工匠到日本電子技術先驅,相機產業的每一次升級迭代都伴隨著一批創業家的涌現。”
這些相機品牌大家可能都是再熟悉不過了,說起品牌名字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你知道這些品牌背后的故事嗎?
大家來跟隨著小編來看看我們耳熟能詳相機品牌背后,創始人的故事吧!
在19世紀末,攝影遠沒有現在的便捷,在當時還是一項復雜嚴謹的學科。但是不免有一群光學先驅開始致力于讓攝影走向大眾。
讓我們來到1869年德國小鎮韋茨拉爾的一家光學研究所,一位叫恩斯特·萊茨(Ernst Leitz)年輕人剛剛接管了這里。
之后的日子里他不僅將這里發展為徠卡相機的搖籃,更在1924年做出了一個改變攝影歷史的決定——投產奧斯卡·巴納克設計的35毫米膠片相機。
1925年4月,在徠比錫的春季國際貿易會上徠卡展示了30臺徠卡IA型相機,這代表著徠卡35mm相機真正面世。
這一決定使攝影從笨重的座機解放出來,賦予了攝影前所未有的移動性與即時性。
徠卡(Leica)品牌的命名即源自創始人姓氏前三個字母“Lei”與相機(camera)前兩個字母“ca”的結合。
米拍攝影師@某年度好學長
Leica Camera AG
米拍攝影師@愛做升格的噠噠怪
Leica Camera AG
米拍攝影師@馬克風
Leica Camera AG
同時期的大西洋彼岸,一位出身貧寒的美國青年正在醞釀一場更徹底的攝影民主化革命。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14歲輟學養家,在保險公司做雜役周薪僅3美元。
1879年,25歲的伊士曼花費94美元購買了一套照相器材后,便立志“讓使用照相機像使用鉛筆一樣方便”。
他將廚房改造成實驗室,終于在1888年推出首款柯達相機,售價僅25美元。
光圈F9,對2.5m之外景物均可拍攝清晰,快門速度為1/25秒,它裝有6m長的剝離式紙基膠卷。
“你按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這句廣告語背后是伊士曼對攝影流程的革命性簡化。
更令人敬佩的是,終身未婚的伊士曼將財富慷慨捐贈,以化名“史密斯”向教育機構捐款超過1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數十億價值。
米拍攝影師@麥姝兒
膠卷:柯達cp200
米拍攝影師@Jaiden_
膠卷:柯達金200
米拍攝影師@唐思糖
膠片:柯達全能400
在即時成像領域,寶麗來一定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即使在2025年的今天,寶麗來的拍立得也是即時成像市場的硬通貨。
而它的創始人埃德溫·蘭德(Edwin Land)也是一位傳奇!這位哈佛輟學生在1947年2月21日就向世界展示了寶麗來相機的原型。
在1947年膠片當道的時代,拍立得的出現簡直就是一枚爆炸性的產品!
而蘭德的瘋狂工作方式讓他擁有500多項專利,他常連續數日將自己鎖在實驗室,僅在吃飯時稍作休息。對于他的成功,他曾這樣說道:“持續保持全神貫注能帶來你從未意識到的資源”。
1948年11月26日寶麗來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售價是每臺89.75美元。
寶麗來(Polaroid)品牌名稱源自其核心技術“偏光鏡”(Polarizing)的前半部分,加上希臘文后綴“-oid”(意為“類似”)。
米拍攝影師@JJ老師的背包
米拍攝影師@Mr.Shen
米拍攝影師@Kasain
影像的出現至今跨越兩個多世紀,從19世紀的膠片出現,至今其獨特的氛圍感人會有人去追求,而全新的影像形式也層出不窮。
科技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品牌的新老更替不可避免。我們享受著百年影像品牌的深厚文化,也與不斷涌現的新銳品牌一道,享受影像帶來的樂趣。
米拍官網
點擊快來看看
@米拍攝影社區
@米拍攝影社區
圖文創作工坊
隨身黑科技,無限好玩
米拍APP
@米拍攝影社區
出品|米拍編輯部
CONTACTS
找到我們
米拍APP丨小程序丨小紅書丨視頻號丨微信公眾號丨抖音|新浪微博丨今日頭條丨百度丨企鵝號丨華為視界鎖屏丨OPPO樂劃鎖屏丨小米畫報丨vivo閱圖|三星鎖屏
xiaolajiao66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