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5年2月13日,莫斯科氣溫零下12度,克里姆林宮的燈光依舊亮著,在商討著特朗普突如其來的“一聲雷”,他居然給出裁軍提議。
可就在眾人還在權衡利弊時,一個聲音打破沉默,他不是現任部長,也不是軍方將領,他是三朝元老卡拉加諾夫。
這個名字,在蘇聯解體的廢墟上崛起,也曾在普京的第一次任期內,左右“東轉”戰略的方向。
如今他再次發聲,卻不再用外交辭令,而是直接點名普京,提醒他,別重蹈戈爾巴喬夫的覆轍。
他的話不多,但字字都帶著歷史的回響,他說,蘇聯的下場,就是“談判”談出來的。
這一次,他不愿再看著俄羅斯走上同一條路。
三朝元老,為何選擇此刻發聲?
卡拉加諾夫年紀大了,72歲,可他并沒有退下來,反而活躍得驚人。2025年剛開年,他就主持了幾場閉門會議,參與修改了俄羅斯新版核學說草案。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他最強硬的一次表態,卻不是在學術會議上,而是在三月的一場媒體訪談中。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特朗普的裁軍建議,不是和平的信號,而是戰爭的前奏。它是冷戰那一套的翻版,是打著‘合作’旗號的戰略欺騙。”
他沒有拐彎抹角,直接把話說破了。
他說得很清楚,美國不是真的想裁軍,而是想讓俄羅斯先瘦下去,好讓它再也沒有底氣和美國叫板。
更關鍵的,是美國知道,中國不會上當,所以才想拉著俄羅斯單干,制造分裂。
這話說得重,但也準,媒體一時炸了鍋,外交圈有人說他太過激,可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他的話。
他為什么有資格說這些?這個問題,沒人敢當面問他,但答案早寫在俄羅斯30年外交變局里。
卡拉加諾夫不是政客出身,他是學者,他懂歷史,也懂權力。1974年,他從莫斯科大學經濟學系畢業,5年后,拿下歷史學博士。
別人研究美國政策靠翻資料,他卻常年參與冷戰博弈背后的研究工作。蘇聯還沒解體,他就已經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的副所長,1991年蘇聯剛解體,他就提出了“卡拉加諾夫主義”。
那是什么?說白了,就是為俄羅斯外交重新定調,境外的俄羅斯人,必須保護,哪怕動用國家機器。
這套理論,被寫入了俄羅斯的對外戰略,到1993年,他成立了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成了背后出主意的那批人之一。別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卻一屆又一屆地留下。
葉利欽時代,他是總統顧問,專盯波羅的海俄裔問題,普京上臺后,他又成了“向東轉”的推手。
中俄聯合軍演、核戰略互信、去美元化,這些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不是發號施令的人,但他總能讓人改變想法。
他一眼看穿特朗普打的算盤
2025年2月13日,特朗普在美國本土拋出裁軍建議——美俄中三國,各減國防預算50%,把錢拿去發展經濟。
表面看,這是和平倡議,實際是包藏禍心。
中國第一時間就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中國的軍費占GDP比例本就低,沒必要玩這數字游戲。
而普京那邊不一樣了,2月24日,他公開表示:“只要中國愿意,俄羅斯可以加入談判。”一句話,引發巨大波瀾。
媒體開始猜,是不是普京想靠“裁軍”爭取美方緩和?是不是俄國內有壓力,想削減軍費?
就在這時,卡拉加諾夫出手了,他在3月13日通過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官網和幾家核心媒體,連續發布三篇評論文章,主題只有一個:“這是一場戰略欺騙。”
他的分析簡單直接,美國提議裁軍,卻在太空、人工智能、網絡戰等領域加大投入,而讓俄羅斯減核、減兵,是想削弱其唯一的戰略平衡手段。
誘導中俄分裂,是想破壞兩國間剛建立起來的軍事互信,而這每一條他都拿出數據和歷史來支撐。
這是他在訪談中說的最重要一句話,他說,戈爾巴喬夫當年也是這么想的,裁軍、談判、融入世界,結果呢?蘇聯完了。
他說,俄羅斯現在沒有資格犯一樣的錯,不是因為俄羅斯更強,而是因為對手更狠。
他還說,俄羅斯精英階層中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西化”了,他們以為核武器是負擔,是包袱,只想著削減。
可他不這么認為,他說,核力量不是戰爭的工具,而是和平的保障。
普京聽進去了
卡拉加諾夫的發聲,讓克里姆林宮內部的討論方向悄然改變。
2025年3月下旬,俄羅斯預算委員會宣布,不削減軍費,并將繼續推進核學說更新。
其中有一條關鍵內容是維持“最低但足夠”的核能力,保持第二次打擊能力。意思是,俄羅斯不會主動擴張核武器庫,但誰要想削它的底牌,那就別想。
而普京的態度也明顯轉變,4月份,他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談到裁軍問題時,語氣冷淡。他說:“俄羅斯不會做無謂的讓步。”
卡拉加諾夫沒有明說,但他一直在做一件事,防止中俄關系被美方離間。
卡拉加諾夫在6月還專門主持了一場閉門會議,主題是“中俄能源一體化”。他提出,要把北極航道、核電技術、綠證區塊鏈認證這些項目捆綁起來,形成中俄合作的新支點。
可他的戰略思想,為什么至今還有影響力?
答案很簡單,他不靠情緒說話,也不靠流行觀點說話,他靠的是數據、經驗和歷史縱深。他承認,俄羅斯未來會更依賴中國,但他也警告:“依賴”不等于“附庸”。
他說,俄羅斯是有主權基因的國家,有自己的文化屏障,所以中俄合作,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
這句話,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也公開表示過同樣的看法。
他還支持去美元化,他推動建立中俄獨立的金融結算系統,并在2025年7月推動中俄綠證合作,協鑫能科主導制定區塊鏈互認標準。
這些東西,看起來雜亂,但拼起來就是一副完整的圖,在軍事、能源、金融、技術四個維度上,中俄需要合作。
他不是在提醒別人,他是在用蘇聯的下場,提醒整個世界。
信息來源:
【中國網評】警惕美國軍控提議背后的“戰略陷阱” 2025-02-20 09:14·中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