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推進普通高中學位供給擴容及配置優化正成為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
從當下現實來看,高中擴容既是回應民生關切的重要舉措,也是服務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部署。其難點在于,如何在規模與質量、統一與特色之間尋求到最佳平衡,讓高中教育真正成為孵化未來創新人才的“沃土”與“搖籃”。
全方位深層次夯實基礎教育基點
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根基,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基石。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下,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應體現在切實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上,必須直接回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強烈訴求,充分發揮為高等教育和社會各界輸送更具創新力、發展力的人才的核心功能。
高中教育既是基礎教育的頂端,又是連接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關鍵樞紐,其普及化程度是衡量國家教育發展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其辦學質量直接體現基礎教育育人質量并直接影響高等教育育人質量。高中擴容,大而言之,旨在奠定教育強國基石,夯實國民整體素質;旨在順應人口結構變化,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旨在銜接高等教育擴招,拓寬創新人才源頭。而就基礎教育自身高質量發展來說,高中擴容對于破解現實問題和實現內涵式發展目標意義深遠。
緩解普職分流焦慮,回應教育公平訴求。高中擴容最直接、最深刻的意義,在于它直面并著力化解長期存在的社會教育焦慮,是增進教育公平與社會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正是對民眾渴求更多優質教育機會的直接回應。一些地區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直接增加普通高中的學位供給,讓更多孩子擁有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機會。
銜接高等教育擴招,拓寬創新人才源頭。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其對生源質量、多樣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中擴容正是適應這一趨勢,為高校選拔拔尖創新人才提供了更堅實的生源基礎。拔尖創新人才的涌現,依賴于一個規模龐大且基礎扎實的后備群體。高中擴容極大地增加了創新人才的選拔基數。到2025年末,我國高中在校生有望突破3000萬人,這意味著面向高中生的“脫穎計劃”等項目能作用于更廣闊的學生群體,讓更多擁有不同天賦和潛能的學生進入培養體系。這不僅可為高等教育輸送數量更充足的后備軍,更重要的是,當升學競爭壓力相對緩和,學生與學校便能從應試教育的慣性中適當抽離,將更多精力投入發展興趣、發揮特長上,從而為高校輸送更多更具創新潛質的優質生源。
撬動基礎教育變革,營造優良育人環境。長期以來,中考的唯一入口地位使其成為主導初中教育的強大指揮棒。當高中學位不再是稀缺資源,中考的甄別與選拔壓力自然減弱,這為破除“唯分數論”頑疾創造了機遇,有利于評價體系改革深入落實,引導基礎教育回歸育人本位。同時,也確保了人才培養鏈條的完整與貫通。《綱要》中的“沃土計劃”旨在于中小學階段在孩子們心里播撒興趣的種子,而擴容后的高中則成為承接這些成果的關鍵環節,將萌發的興趣系統地轉化為學科能力與研究志趣。由此,一條從小學、初中的全面發展到高中的個性化培育,再到大學的創新深造的貫通式培養路徑得以成型。
創造通向高中內涵發展的獨特路徑
面對高中擴容的歷史性機遇和新的實踐命題,需通過系統性的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開掘超越規模擴張、邁向內涵發展的獨特路徑,創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全新高中教育生態,真正讓每一所新建(改擴建)的普通高中都能邁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堅持高質量標準,筑牢人才培養根基。高質量是高中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也是擴容政策的根本目標,其實踐路徑在于將發展的重心從外延擴張堅決轉向內涵提升。首先,要全力構筑高素質教師隊伍,通過改革教師招聘與培養機制,拓寬師資來源,強化職后培訓,切實提高教師待遇與社會地位,吸引并留住最優秀的人才從教。其次,必須樹立明確的質量標準,由國家層面頒布并嚴格執行覆蓋生師比、課程設置、實驗條件等關鍵指標的辦學標準。同時,高質量必須是公平的、均衡的高質量,要通過“縣中振興計劃”、城鄉共同體等模式,將資源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推動多樣化辦學,提供豐富的成長路徑。擴容為高中多樣化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多樣化是破解“千校一面”、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關鍵,其實踐路徑在于打破整齊劃一的辦學模式,構建一個能夠提供多種選擇和發展機會的教育體系。這意味著要鼓勵和引導高中學校根據自身資源和社會需求,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地方政府應在規劃布局時,有意識地引導學校形成側重于學術、科技、人文、藝體等不同方向的類型,并予以精準的政策與資源支持。例如,支持建立與高校、科研院所銜接的學術型高中,與高新企業合作的科技特色高中等。這種多樣化的辦學格局,能夠為不同潛質的學生提供最適宜的成長環境,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培養社會所需的各類人才。
鼓勵特色化建設,形成鮮明的學校品牌。特色化是多樣化辦學的深化與升華,是形成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其實踐路徑在于鼓勵每所學校從“辦一樣的學校”轉向“辦特色學校”,打造具有識別度的教育品牌。這要求學校凝練獨特的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并將其系統地融入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和師生發展全過程。例如,一所學校可以圍繞“科創教育”特色,開發項目式學習課程,組織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營造崇尚科學的校園氛圍。同時,要鼓勵學校通過特色發展,廣泛建立與大學、科研院所、高新企業的協同育人共同體,有效匯聚社會資源,激發辦學活力,將學校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作者:李鐵安、譚霞,分別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