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拯救民主的英雄"到"被盟友算計著如何流放",澤連斯基走完這條路只用了不到三年。
更扎心的是,捅刀子的不是敵人,而是那個曾經拍著胸脯說"與你共進退"的華盛頓。
當你的盟友開始在背后討論你的接班人時,這究竟意味著什么?
這份流放名單上,澤連斯基排第一
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一個爆料,把華盛頓的那點小心思全抖了出來。
美國政府正在討論對烏克蘭進行一場強制的政權更迭,澤連斯基可能被特朗普列入流放名單。
而現任英國大使、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扎盧日內,被視為最有可能接替澤連斯基的人選。這個消息一出,整個基輔都炸了鍋。
澤連斯基顯然嗅到了危險的味道。
7月17日,他火速啟動了內閣大洗牌。
烏克蘭最高拉達正式批準成立以斯維里堅科為總理的新內閣,什梅加爾被任命為新任國防部長。
司法部、能源部等多個部門的部長也被調整,澤連斯基還一口氣裁撤了4個部門。
對外,澤連斯基聲稱這是為了增加武器產能。
他預計半年后,烏軍武器裝備國產化比例能從40%提升至50%。
但烏克蘭內部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
烏克蘭智庫"立法倡議機構"負責人馬特維延科直言不諱。
比起組建"新政府",職位重新洗牌這一稱呼更為合適。
顯然,澤連斯基改組內閣的真實目的,更可能是要將直屬官員都換成自己的心腹。
更讓人意外的是,澤連斯基在外交上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7月19日,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已讓國防委員會秘書烏梅羅夫向俄羅斯提議。
尋求在下周舉行新一輪的俄烏談判。
澤連斯基還主動提到,俄烏雙方需要舉行領導人級別的會談。
以確保持久的和平,烏克蘭已為此做好準備。
這番話被視為澤連斯基態度的大轉彎。
當鈔票開始說話,理想主義就得讓路
說白了,華盛頓的耐心已經被消耗殆盡。
三年的沖突,美國為烏克蘭軍援掏了個底朝天。
軍費暴漲、武器庫存見底、民眾厭戰情緒高漲,這些都讓特朗普政府感到壓力山大。
更要命的是,澤連斯基在關鍵問題上總是不聽招呼。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方面提出的和平方案,澤連斯基都選擇了拒絕。
特朗普那句"俄羅斯必須在50天內達成俄烏協議"。表面上是對俄羅斯的最后通牒,實際上也是對烏克蘭的最后通牒。
西摩·赫什所說的"權利更迭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發生"。正好和這個50天期限重疊,這絕不是巧合。
華爾街也開始用腳投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跨國資本"貝萊德"宣布關閉自2022年以來維持的"烏克蘭重建基金會"。理由是"缺乏興趣",但這只是冠冕堂皇的說辭。
真實原因是看不到停火希望的俄烏沖突讓美國資本無法進入烏克蘭分蛋糕。
民意調查的數字更是讓華盛頓心涼。
超過60%的歐美民眾支持通過談判解決沖突。
反戰情緒已如火山噴發,政客們再也不敢視而不見。
在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的"不聽話"已成致命傷。
當共和黨議員不斷援引烏國防部540萬格里夫納腐敗案要求斷援時。
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的關系就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
代理人的宿命:用完就扔是鐵律
這套把戲,華盛頓早就玩得爐火純青。
冷戰時期,大國換小國領導人就像換衣服一樣隨意。從南美的政變到亞洲的"顏色革命",這樣的劇本重復了無數次。
成功的代理人更換需要三個條件:內部支持、外部認可、時機恰當。扎盧日內這三樣都占了。
先看內部支持。扎盧日內在軍中威望如日中天,90%的支持率碾壓澤連斯基的77%。即便被解職,依舊能夠成為駐英大使享受他的"養老生活"。這說明他在政治圈的人脈關系依然穩固。
再看外部認可。扎盧日內主張"優先防御"的務實路線,更符合美國的止損戰略。
在2023年,曾有消息傳出他與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秘密接觸。
這使其成為俄羅斯方面也能接受的一個烏克蘭人選。
能夠同時獲得美俄兩國認可,這在當前的烏克蘭政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最后是時機恰當。俄軍16萬大軍集結,夏季攻勢即將展開。盧甘斯克地區的全部解放只是開端,烏東死地的全部解放才是俄軍的真正目標。
在這種軍事壓力下,華盛頓需要一個更加現實主義的領導人。而不是一個仍在做"收復全部領土"美夢的理想主義者。
小國政治精英的生命周期就像娛樂圈明星。紅得快,涼得也快,關鍵看你還有沒有利用價值。
當戰略環境發生變化時,大國毫不猶豫地會調整自己的棋子。這是冷酷的現實政治,沒有溫情脈脈的道德考量。
50天倒計時:誰將是最后的勝利者
時間窗口已經打開,各方都在為最后的攤牌做準備。普京的夏季攻勢正卡著50天期限全速推進。控制烏東四州70%以上土地的俄軍,只需再撕開20公里縱深緩沖區就能鎖定勝局。
而澤連斯基乞求的"戰斧"導彈始終未到,歐洲盟友的軍火庫早已見底。
從軍事角度看,俄軍已經占據絕對主動。紅軍城被三面包圍,烏軍面臨孤立無援的困境。
但俄軍并沒有急于突入城內,而是將其變成了"絞肉機"。不斷吞噬烏軍的有生力量,這種戰術讓烏克蘭雪上加霜。
政治層面的博弈同樣激烈。特朗普的"換馬"計劃背后,是商人總統的精明算計。甩掉軍援包袱、讓歐洲承擔成本、用代理人推動領土妥協。
這一套組合拳打得極其巧妙。但變數依然存在。
歐洲國家可能不會完全配合美國的計劃。法德等國有自己的地緣政治考量,他們未必愿意看到美國獨主烏克蘭政局。
這種分歧可能會給澤連斯基提供喘息的機會。
最有可能的劇本是漸進式施壓。華盛頓不會采取過于激烈的手段,而是通過經濟施壓、外交孤立等方式。逐步壓縮澤連斯基的政治空間,直到他主動交出權力。
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策略,既能達到目的,又能避免國際輿論的強烈反彈。無論結果如何,烏克蘭都將是最大的輸家。從未真正掌握過自己命運的烏克蘭,再次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當特朗普討論流放名單時,當普京坦克碾過頓巴斯時。當默克爾預言終將談判時,大國都在用烏克蘭的領土做交易籌碼。
結語
政治這個游戲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算計,這是最冷酷也最真實的規則。
大國重新洗牌小國代理人的游戲才剛開始,未來會有更多"澤連斯基式"的悲劇上演。
面對這種殘酷的國際政治現實,你覺得小國還有什么自保的辦法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